知识库 > 全身 > 强迫行为 > 内容

强迫行为内容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有哪些?

病请描述: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指以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除情绪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外,还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交、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功能。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有哪些   抑郁   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哭泣;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也提不精神,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强烈的无用感和无价值感;容易感觉到内疚,感受到罪恶;感觉活着没意义,有自杀的想法。   广泛性焦虑   青少年过度担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很小的事情。有的青少年担心父母的健康,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尽管父母健康状况良好,经济收入稳定,这个孩子还是很难摆脱担心的感觉,甚至担心的睡不好觉。这种担心严重妨碍了他的生活和学业,为此痛苦不堪。   社交恐惧   跟人在一起时,担心被别人评价,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以致不敢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甚至不敢单独出门;有的青少年不愿意上学,就是担心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被同学嘲笑,自己无地自容。                    图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双相情感障碍   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有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双相情感障碍在很多方面和抑郁障碍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的情绪像无法停止的过山车一样,在兴奋的巅峰和绝望的谷底间来回穿梭。躁狂的时候感觉世界美好,自我评价特别高,特别兴奋。抑郁的时候感觉,感觉整个人颓废不堪,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   强迫   强迫思维:有的青少年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些没有意义并且不合理的想法、画面或者冲动。比如有的青少年不敢回到学校,担心自己会攻击同学,然后自己又被同学攻击。   强迫行为:有的青少年重复一些没有价值的行为。这些想法和行为占据了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非常痛苦却无法停止。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17阅读量1047

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你知道吗

病请描述:  植物神经紊乱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组候群症。   由于植物神经贯通全身,因此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也会遍及全身,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睡眠方面:疲劳、入睡困难、睡眠浅、失眠、早醒、多梦、醒后不解乏、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精力不足、萎靡不振等   头颈部位:头晕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发闷发沉、麻痹、眼部憋胀干涩、视力模糊、面部发麻难受、脖子和后背发紧发沉等。   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进食无味、没有食欲、胃胀胃痛、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烧心、咽喉哽咽、口苦口干、胃镜报告有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等。   精神情绪:紧张焦虑、暴躁易怒、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压抑、缺乏自信、出现强迫行为(比如反复确认关门)、不愿见人和说话、对事物丧失兴趣、坐立不安、幻听妄想等。   心脏方面: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外界刺激更易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乏力、呼吸不畅、早搏、心前区疼痛、濒死感等。   四肢躯体:身疲乏力、僵硬发紧、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有游走性疼痛、行动迟缓、皮肤感觉异常(跳动感、灼烧感、蚁走感、针刺感、麻木感)等。   长期植物神经紊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使人心理压力加重,脑功能减退、身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发现有以上症状应该多加留意,及时到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以免情况越来越严重,治疗困难。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植物神经紊乱”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10阅读量1627

怀疑患强迫症?该如何正确就医?

病请描述: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那么,当我们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该如何正确就医?   首先——   在初步了解强迫症核心症状后,首先应先问自己:   ①是否符合诊断?即:是否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   ②是否明显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若均符合,应抛开心理负担,抛开病耻感,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系统的规范治疗。   若是并没有引起明显痛苦或妨碍活动,或事件上并未达到诊断标准,但这些强迫症状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仍建议到医院就诊,在未达到诊断标准时,医生会针对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给予治疗指导以便帮助其克服因强迫动作和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痛苦、抑郁等不适。   其次——   作为家属,当了解强迫症的基本知识后,怀疑身边人得了强迫症,应尝试规劝其入正规精神科门诊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所有疾病尤其精神科疾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试图消除患者本身的病耻感,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和可愈性,通过科学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生发展,解除患者痛苦。亲人的规劝,往往是患者正确就医的“良好助推剂”。   综上所诉,适当了解强迫症症状表现和临床诊断标准对识别强迫症有巨大作用,在初步识别后,怀疑得了强迫症,建议及时正规医院就诊,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怀疑患强迫症?该如何正确就医?”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04阅读量1928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深部脑刺激...

病请描述: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神经性厌食症 (AN) 具有惊人的死亡率,约20%的AN患者仍然无法接受旨在恢复体重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了改善这种严峻的前景,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一种有前途的新疗法是深部脑刺激(DBS)。DBS是一种神经调节疗法,涉及在目标脑区植入电极,将电脉冲传导至脑组织。这些电脉冲由神经刺激器控制,这是一种类似于起搏器的设备。DBS已被确立为帕金森病 (PD)、特发性震颤、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癫痫和强迫症 (OCD) 的有效治疗方法。 用DBS治疗AN的想法来自于早期DBS研究中针对其他适应症所注意到的偶然的积极作用。在这些病例报告中,患者因重度抑郁症 (MDD)或强迫症接受DBS治疗,同时患有合并症AN。随访显示不仅MDD或OCD症状减轻,而且 AN症状也有所改善,包括认知和情绪症状。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改善,与体重增加相关的焦虑和痛苦减少。 DBS还有望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理解AN。奖励系统已被提议作为AN中的关键大脑回路。该系统调节食物摄入的动机和享乐体验,并提供有关特定食物价值的反馈。几条证据表明AN患者的奖赏系统存在障碍,包括未能将适当的反应与刺激联系起来,以及对内感受和外感受稳态触发因素的认识有限,此外,奖励系统中的这些干扰与习惯的形成有关,反映在重复的厌食行为和相关的纹状体脑区激活改变。DBS已被证明直接影响奖赏和习惯大脑回路,使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异常活动正常化。 基于这些偶然的临床观察和病理生理学见解,开创性研究测试了DBS对AN 患者的影响。2013年,Lipsman 等人假设胼胝体扣带皮层(SCC)和伏隔核 (NAcc)是AN的有效DBS靶标,因为它们符合以下标准;(1)与前岛叶的显着传入和传出连接,(2)参与奖赏处理,(3)参与AN相关的激发和成像研究,以及 (4)参与焦虑和烦躁情绪。事实上,研究观察到NAcc和SCC DBS对AN症状都有积极影响。此外,基于在与AN现象学相关的精神疾病(包括难治性强迫症和抑郁症)中的有效性,其他靶点如内囊腹侧前肢 (vALIC) 已在AN中成功测试。 尽管试验结果很有希望,但据我们所知,尚未对DBS对AN的影响进行荟萃分析。为了估计DBS在AN中的整体效果,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荟萃分析,结合了治疗试验的所有可用证据。根据之前的病例报告,我们假设DBS对AN患者的体重恢复、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减轻具有有益作用。这项荟萃分析的结果可能证明在未来和更广泛的自然主义研究中进一步临床应用是合理的。 研究选择 文献检索提供了一组290篇文章。根据标题和摘要排除了276篇文章。对其余14篇文章的全文进行了审查。原来是协议的重复和文章被从分析中删除。这14篇文章中有四篇被纳入荟萃分析。 研究特征 四项包括非随机非对照临床试验,共包含56名参与者。随访期为 6、12 或 24个月。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9.8岁,范围为18-57岁。四项纳入研究的平均病程为12.8年。除了1名参与者之外,所有参与者都是女性。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AN,具有限制性(n = 28)或(暴饮)清除亚型(n = 28)。所有参与者都被定义为难治性,例如包括多次住院和广泛的精神病治疗。大多数患者患有精神疾病(n = 54)。这些合并症被诊断为:MDD (n = 33)、OCD (n = 19)、焦虑/广泛性焦虑症 (GAD) (n = 11)、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n = 10)、恐慌症(n = 3)、边缘性人格障碍 (BPD) (n = 3)、未特别指明的人格障碍 (PD-NOS) (n = 2) 和物质使用障碍 (n = 2)。 手术时,8名参与者未服药,6 人使用一种药物,42 人使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药物类型包括SSRIs(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苯二氮卓类激动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随访期间未进行重大精神药理学调整。 56名参与者中有32名接受了NAcc的DBS,20名患者接受了SCC的DBS,4名接受了vALIC。其中三项研究使用SCC、NAcc 或 vALIC作为DBS目标,而第四项研究根据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使用SCC或NAcc。8个中有4个在最后提到的研究中,参与者接受了SCC的DBS,4人接受了NAcc。总体而言,56名参与者中有3名在随访结束前移植了电极。 主要分析:对 BMI 的影响 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显示DBS对AN主要结果BMI变化的影响显着增加,效应量大, 无异质性。 次要分析:对精神症状领域的影响 DBS在最后一次观察中也对次要结果和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产生了有益影响。 饮食失调症状 三项非随机非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饮食失调症状。随机效应分析显示有益的效果。 抑郁症的症状: 所有研究都评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症状。随机效应分析显示为有益的效应。 强迫症状: 所有研究都评估了强迫症状。随机效应分析显示为有益的效应。 焦虑症状: 三项非随机非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焦虑症状。随机效应分析显示为有益的效应。 次要分析:生活质量 三项非随机非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进食障碍症状。随机效应分析显示为有益的效应。 不良事件 四项研究中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与手术或操作有关; <4天内切口部位疼痛 (n = 22)、>4 天后切口部位疼痛 (n = 5)、皮肤并发症 (n = 4) 和刺激程序;轻躁狂症状 (n = 3)、癫痫发作 (n = 3) 和自身中毒 (n = 3)。在DBS设备编程期间观察到潮红和出汗等短期副作用,但通过调整参数得到缓解。 讨论 这是第一个荟萃分析结合了所有可用的关于DBS对AN影响的试验。四项非随机非对照研究共提供了56名参与者。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显示主要结果BMI 有所改善。此外,荟萃分析显示对整体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有益影响。所有四个症状域都显示出很大的影响:抑郁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和进食障碍症状。此外,DBS 还改善了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效应量。对于更客观的主要结果BMI,证据质量被认为是中等的,而对于主观的次要心理结果测量,证据质量被认为是低的。总而言之,结果表明DBS在严重和危及生命的难治性AN中具有统计学上的巨大益处。 客观结果测量(BMI)的偏倚风险被认为是中等的,主观次要结果测量的偏倚风险被认为是严重的,这是由于缺乏对照组造成的,从伦理上讲,在这样一个难治的患者组中很难实施,因此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对治疗状态不知情的独立结果评估者理论上可以改善这种偏见。然而,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他偏见。 目前的荟萃分析显示,DBS在治疗难治性AN中对体重增加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文献中发现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影响大小似乎分别为中等和低。 DBS在AN中的作用与DBS在其他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强迫症)中的作用一致。 在这项荟萃分析中DBS的有益临床效果也可以提高对AN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假设DBS对受刺激区域产生可逆损伤。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DBS调节广泛的大脑网络活动,例如使奖励电路中的神经元放电正常化。由于AN的病理生理学和DBS的工作机制的不确定性,纳入的试验使用了不同的刺激部位,包括 NAcc、SCC和vALIC。然而,研究的效果与低异质性相当。这表明DBS可能对不同的目标有效,这可能表明在可比较的脑回路中使异常活动正常化的不同途径。这与连接组DBS的概念一致,其中不同的实施目标都与相似的病理生理相关白质束相关。此外,这些影响可能与其他精神疾病共享,在这些疾病中,类似的目标会产生跨诊断的有益效果。 关于DBS在AN中的生物学作用的文献很少。张等人使用FDG-PET对DBS 到NAcc后大脑中的葡萄糖代谢进行成像,以确定AN中哪些大脑区域会受到 DBS的影响,并注意到豆状核、海马和额叶的(过度)代谢减少。进一步的证据来自对其他疾病的研究。DBS对NAcc在难治性抑郁症中显示前额亚区、膝下扣带回区、后扣带回皮层、丘脑和尾状核的代谢减少。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囊前肢的DBS会导致代谢活动的长期变化。额叶代谢的减少是NAcc-DBS机制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Fridgeirsson 等人发现OCD的情绪改善和焦虑与DBS导致的杏仁核和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性降低之间存在关联。据推测,这些电路也参与了 AN,尽管DBS的确切作用机制仍有待确定。 局限和优势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存在。DBS尤其是AN的性质使得应用双盲研究设计变得困难。然而,在长达24个月的研究随访中,对这一严重且极难治疗的人群的影响,包括对客观结果BMI的影响,在长达24个月的研究随访中保持不变,这证明了一致性和持久性。另一个限制是研究之间刺激目标的差异。然而,异质性很低,表明不同的刺激部位具有相当的效果。此外,纳入研究的总体偏倚风险为中度至重度。这可以通过在研究中增加一个独立的评估者来改善。此外,对于更客观的主要结果,证据质量被认为是中等的,而对于主观结果测量,证据质量被认为是低的。汇总结果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大效应,表明临床相关性,但应考虑更多参数以得出相关临床功能改善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荟萃分析显示DBS对BMI有很大的有益作用,但并非所有患者在随访结束时都达到了正常范围的BMI。此外,三项纳入的研究仅报告了与手术或刺激相关的躯体不良事件。只有一项研究报告了与DBS相关的精神不良事件。最后,对于神经性厌食症治疗反应或缓解的定义,特别是AN对DBS反应的定义,尚未达成国际共识。纳入的研究使用了对DBS反应的异质定义,因此无法确定反应率。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这种共识的必要性,因为这将使临床医生能够评估该程序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它是第一个对DBS治疗难治性AN影响的荟萃分析。因此,我们对DBS治疗难治性AN疗效的影响大小以及证据的强度和质量进行了总体估计。 研究意义 这项荟萃分析的结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途径。 第一个重点是已应用的不同DBS目标的异同。研究可能侧重于效果的临床和生物学差异,例如通过应用先进的临床表型和多样化的生物学评估,包括先进的(连接组)神经成像。 第二个问题是预测改善患者选择的反应。确定可能预测AN对DBS治疗反应的因素,并测试预测值是否足够强以供临床实施将很有帮助。 第三个方面是与心理治疗的结合。DBS对其他适应症的精神病学研究表明DBS可能会改善对心理治疗干预的反应。值得测试AN患者是否也是如此,以及心理治疗是否可以提高DBS 有效性。 一个国际数据库,包括来自全球所有接受DBS治疗的AN患者的最新统计数据,可能会大大增加检验亚组效应的能力。 临床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DBS对几种精神疾病有效,但在厌食症中的研究相对不足,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精神疾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DBS的作用机制和AN的病理生理学都尚未完全清楚。为了能够理解和治疗AN,需要对这种精神疾病表现出来的复杂动态有更多的了解。使用针对不同大脑区域的DBS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这种理解,甚至可以找到这种复杂疾病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形式的神经调节(即电休克疗法)在神经性厌食症中也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特别是在抑郁症状方面。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BS可以成为严重难治性AN的有效最后治疗选择。尽管该程序具有侵入性和副作用风险,但我们建议在严格监测和科学评估效果的情况下,在选定的AN病例中存在DBS的临床适应症。目标选择应基于相关神经外科医生和精神科治疗团队的现有经验。DBS后,应重新评估伴随的心理和/或药物治疗的潜在影响。 结论 该荟萃分析表明,DBS对治疗难治性AN患者的体重恢复、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与手术和刺激有关。有益效果的大小表明潜在的临床相关性作为严重和危及生命的AN的最后治疗选择。未来,更广泛的自然主义研究可以加强关于临床相关性和纳入指南的结论,以及其他形式的神经调节。这些有希望的结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并可能为尚未对其他形式的治疗做出充分反应的患者提供更有希望的前景。

潘宜新 2023-04-24阅读量3231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

病请描述:      书接前文,上一篇《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1系列解读的第二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及该阶段运动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那么本篇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系列解读之三,本篇侧重解读PD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及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内容。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的PD夜间症状之一。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和不宁腿综合征(RLS)等,相较第三版指南,新版指南的更新点集中于RBD治疗、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以及EDS治疗这三个方面,也将第三版中归属于感觉障碍的RLS移至该部分。其中,新版指南在RBD治疗中新增了“首先防护“;其次在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中删除了短效的镇静安眠药的推荐;而在EDS治疗中则更加细化,不仅对第三版用药推荐(改用左旋多巴常释剂)做出临床用要提醒(注意药物影响),还推荐了司来吉兰、莫达菲尼新等药物,详见表1。司来吉兰因其代谢产物的神经兴奋性,对睡眠有一定影响,而多项研究显示,雷沙吉兰单药及联合治疗均可改善PD患者睡眠。如Wiebke Schrempf等2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雷沙吉兰对PD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积极影响。试验方法为由单中心、双盲、基线对照,患者随机分配使用雷沙吉兰1mg/天或安慰剂治疗伴睡眠障碍的PD患者8周。结果表明,在治疗结束时,雷沙吉兰组睡眠维持显著增加(+16.3±27.9%;P =0.024,配对双侧t检验),其睡眠效率的正向趋势已被检测(+12.1±28.6%,p=0.097)。实验显示,雷沙吉兰耐受性良好,无意外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患者睡眠维持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白天嗜睡等指标也有改善。感觉障碍治疗PD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主要包括嗅觉减退、疼痛或麻木。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能够改善嗅觉障碍,第三版指南除提及优化多巴胺能药物之外,未推荐具体药物治疗共病或原因引起的疼痛,新版指南新增治疗疼痛的药物推荐,即非阿片类和阿片类镇痛剂治疗肌肉骨骼疼痛,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治疗神经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便秘、泌尿障碍和位置性低血压等。新版指南在本节变化不大。如便秘注重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适当使用温和的导泻药、胃蠕动药等,需要停用抗胆碱能药;泌尿障碍相关内容更为详细,即治疗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推荐外周抗胆碱能药;治疗逼尿肌无反射推荐胆碱能制剂(新版指南指出该药会加重PD的运动症状,需慎用)等;而位置性低血压则建议调整饮食、注意日常体 位,推荐的药物治疗包括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最有效)以及屈昔多巴、多潘立酮等。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精神及认知障碍包括抑郁和(或)焦虑、幻觉和妄想、冲动强迫行为和认知减退及痴呆等。首先需要分辨这可能是由抗帕金森病药物诱发,还是由疾病本身导致,如果是前者,按照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MAO‑BI、DAs、复方左旋多巴的顺序依次调整药物剂量,后者考虑对症用药。1. 抑郁、焦虑、淡漠PD引发抑郁、焦虑、淡漠的治疗方式在第三版指南涉及内容较少,推荐药物如抗胆碱能药、MAO-B抑制剂等。新版指南在其基础上,新增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新增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药物干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当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时,新增推荐药物为“加用DA和抗抑郁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除此之外,新版指南说明治疗淡漠的、缺乏证据的药物(吡贝地尔、利伐斯的明)可能有用。2. 幻觉和妄想第三版指南在PD引发的幻觉和妄想的治疗方式仅推荐了氯氮平或喹硫平;而新版指南在旧版的基础上点明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强调对症治疗,并新增抗精神病药物匹莫范色林(MDS循证:证据有效,临床有用)治疗PD相关精神症状。此外,其他抗精神病药由于可加重运动症状,不建议使用;所有的精神类药物都不推荐用于伴随痴呆的PD患者。 3. 冲动强迫行为冲动强迫行为主要包括:冲动控制障碍(ICDs)、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和刻板行为。新版指南强调冲动强迫行为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强调DAs。对其治疗则在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干预手段的前提下建议重视预防,常见治疗方案如表2:4. 认知障碍和痴呆25%~30%的PD患者伴有痴呆或认知障碍。第三版对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少,新版指南建议临床上排除可能影响认知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利伐斯的明(证据充分,临床有用)、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MDS循证证据有限,临床可能有用)。此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PD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用药也缺乏有效的药物证据。 总的来说,新指南在PD的非运动症状治疗方面有较多的新增药物推荐,并反复强调临床应排除可能影响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下篇指南我们将继续解读新版指南中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53卷12期, 973-986页, ISTIC PKU CSCD, 2021.2.Schrempf W, Fauser M, Wienecke M, et al. Rasagiline improves polysomnographic sleep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double-blind, baseline-controlled trial. Eur J Neurol, 2018, 25: 672-679.

微医药 2022-11-29阅读量3527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10-15阅读量1969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8-10阅读量9268

抽动症不同亚型的治疗原则

病请描述:       目前抽动症临床上分为三个不同的亚型,即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及妥瑞综合症(TS)。 临床治疗总的原则: 1短暂性抽动障碍,以心理行为干预为主。特殊的情况,如病情进展快,症状比较明显,也可以用药物治疗。 2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抽动比较频繁和广泛,如果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影响比较大,可以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行为干预。 3妥瑞综合症(TS),病情往往比较重,有多发性抽动,包括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而且多伴随有心理行为问题,对孩子社会功能损害比较重,这种类型需要尽早使用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孩子的社会功能,更需要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同时家长要了解孩子有无伴有多动、焦虑、抑郁和强迫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共患病的治疗。

陆小彦 2022-04-25阅读量9028

抽动症都有哪些共患病?

病请描述:         抽动障碍,虽然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它往往祸不单行,喜结伴而行,多与其它精神疾病混杂在一起,难解难分,家长和老师很难及早的识别和区分它们,但是对于专科医生来说,对共患病警惕性却非常高,尤其是精神心理专业的医生,通过详细而全面的问诊,认真仔细的精神检查和心理测验,就可以及早的识别它们,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障碍混在一起,我们往往称之为共患疾病,那么在抽动障碍中这种共患现象是很常见的吗?        举例来说,抽动障碍经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ADHD)。患儿除了有抽动症状以外,还可以同时存在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可以表现为上课爱做小动作,爱招惹其他小朋友,经常坐不住,下座位,爱抢答,插话,不能等待,经常丢三落四,不专心,爱走神,读书,做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稳定等。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抽动障碍,家长却往往并不重视,而对抽动症状过度关注,过度紧张,抽动障碍中伴有ADHD的患儿,大约有50%~60%,甚至更高一些。其次抽动障碍也常伴有强迫障碍,在一部分患儿中,尤其是年长儿童,常常有一些强迫症状,比如说伴有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表现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核对,反复问话……总是担心没有必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反复的想事,多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负面的信息,反复的问话,要家长不断的保证等等,临床也见到一些极端的案例,如反复的检查手机侧面是否裂开,长达半个小时,反复的捋一根根头发,以致不能出门儿,上学迟到,孩子内心非常痛苦,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自己也想控制,但又控制不住,内心的矛盾冲突,痛苦不堪。有30~60%的抽动障碍患者共患强迫障碍。        其它常见的共患病,如共患心境障碍,常见的抑郁发作占20%左右。共患品行障碍,患儿除了抽动症状以外,还共患有品行问题,如打架斗殴,说谎,抽烟喝酒,品行不端等,约占15%,虽然比例比较小,但是对患儿、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和损害比较大,治疗极其困难,预后比较差。需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干预。         单一的抽动症,治疗相对容易,治疗效果也比较好,有共患病的抽动障碍,治疗就相对困难,治疗效果也因病而异。建议家有抽动障碍的孩子,家长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放松警惕,要尽早到精神专科门诊就诊,进行专业评估诊断,及早的筛查共患病,及时有效治疗。

陆小彦 2022-04-22阅读量9980

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强...

病请描述:关于这种病症 定义和症状 强迫症OC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清洁、检查、计数或囤积。这些行为是不理性的、令人痛苦的,而且极难克服。OCD是一种会持续一生的潜在致残病症。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OCD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对一部分人来说,OCD症状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焦虑和痛苦。严重的OCD症状会非常耗时并且影响到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或学习的能力。 诊断 只有经过培训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才能诊断OCD患者。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一种数字量表来衡量,该量表用于评估思维和行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治疗选择 概述 OCD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美敦力提供一种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的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包括接触一种制造焦虑的情景,然后学习如何防止习惯性反应。另一种方法是教导健康和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令人不安的想法。 药物疗法 采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能有助于治疗OCD。SSRI可以帮助调节焦虑和强迫思维。 手术损毁 在严重的OCD病例中,建议进行诸如内囊前肢毁损术等手术。这种手术涉及将大脑的特定部位破坏。 关于疗法 并非所有强迫症*(OCD)都对药物治疗或认知行为疗法反应良好。DBS疗法可缓解慢性、严重、难治性OCD的部分症状。针对OCD的DBS疗法靶向刺激与强迫症相关的大脑核团。 工作原理 DBS采用一种和心脏起搏器相似的手术植入医疗器械,传输严格控制的电刺激,刺激被发送至大脑内核团:内囊前肢(AIC)。 DBS可以治疗OCD的症状。这不是一种治愈方法,并且即便治疗之后有些症状仍会持续。如果刺激被中断,症状可能会恢复。 DBS系统 DBS系统被植入身体内,并且包含以下组件。 导线是一组由保护性涂层覆盖的细电线。它将治疗信号传递至电极,后者将刺激传输至大脑。导线约4英寸长的部分被植入大脑内。剩下的部分(约15英寸)则被植入头皮皮肤之下。需要两个导线。 延长线是一组由保护性涂层覆盖的细电线,用于连接导线与神经刺激仪。延长线在耳后(或者医生认为的最佳放置位点)和导线线末端连接。导线和延长线的连接点被置于头皮下。延长线的剩余部分被置于沿着颈部至上胸部区域的皮肤之下,并和神经刺激仪连接。每个导线都有一组延长线。 OCD治疗需要一到两台神经刺激仪。它们是DBS系统的电源。它们产生并控制治疗刺激。每台神经刺激仪都被植入上胸部区域的皮肤之下。 这些电脉冲通过延长线和导线被输送至大脑内的靶标区域。您的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调节脉冲来检查或更改神经刺激仪的设置。 寻找合适的刺激水平 一旦在手术后激活神经刺激仪,您的临床医生可进行编程来寻找能够将益处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的刺激水平。临床医生利用一种编程装置来对神经刺激仪进行无创调节。找到合适的刺激水平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您可以拥有一个控制器,可允许您打开和关闭系统、调整刺激、以及检查电池情况,具体取决于所用的系统以及您的治疗需求。 神经刺激仪电池的续航时间取决于设置。在电池耗完之前,可以通过手术更换神经刺激仪,这种更换手术无需住院。导线和延长线通常无需更换。

胡小吾 2022-03-26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