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国庆小假期马上就要到了,许多人已经早早地计划好出行计划。不管是回家还是旅游,自己开车还是选择其他长途的交通工具,坐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特别难受,这是怎么回事?而交通工具里面的空间有限,想要活动缓解也没法实施,这个时候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缓解这样的不适呢?今天,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教大家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提前学会,过几天能帮上忙。 为啥开车、坐长途时间久了,就会腰背酸痛? 因为开车或者坐长途的时候,我们坐在座位上长期处于一个姿势不动,时间久了腰部肌肉就会出现疲劳或紧张,再加上交通工具上空间很小,很多时候只能坐着,不能站起来活动,这就让腰部肌肉长期处在紧绷状态,最后甚至会导致强直、痉挛,剧烈的疼痛。除此之外,在汽车或者火车、飞机上有时会有颠簸,如果您本身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这样的突然颠簸作用在腰椎上,也可能加重腰痛的情况。 如果不能离开座位,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腰酸背痛吗? 其实,减少久坐,活动一下就能很好地缓解腰臀部肌肉的疲劳,预防腰酸背痛的发生了。但是如果不能离开座位,该怎么活动呢? 在这里给教大家一个动作,很简单。具体操作就是坐在座位上,背靠在椅背上,然后慢慢把臀部提高,抬离座椅,坚持住,坚持十秒,然后再慢慢坐回去,恢复到正常坐姿。这个动作有利于缓解我们臀部和腰部的肌肉疲劳。注意8次是一组,每隔45分钟可以做一组,有助于减少您腰椎病的发生率,避免腰酸背痛、臀部不适。当然做的时候,您也要注意周边环境和安全问题,不要在车运行颠簸时做,也不要影响其他旅客。 除了做这样的活动,大家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护腰呢?其实,您可以准备上一个腰枕垫在腰部后方做以支撑;如果自己开车的话,可以通过调整座椅的前后距离以及靠背角度,让臀部、背部贴合座椅,减少久坐的不适;开车还要注意避免疲劳驾驶,有服务区时可以驶入休息,下车活动身体。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长时间坐车带来的不适,大家都可以尝试。
王作伟 2024-09-30阅读量2163
病请描述:“岔开腿坐”,一个日常被大家吐槽的不雅观坐姿。但有说法称:岔开腿坐才是最健康的坐姿,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保持脊柱中立。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究竟怎样坐才是正确的呢? 要了解为什么叉开腿坐更健康,首先需要认识人在坐姿时身体的受力情况。我们的脊柱由颈椎、胸椎和腰椎组成,具有生理性的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这些自然弯曲有助于吸收震荡,分散压力,保护脊柱和周围的神经组织。 在坐姿中,脊柱、骨盆、下肢共同承担身体的重量。如果坐姿不正确,脊柱的生理曲度被破坏,容易导致肌肉疲劳、疼痛,甚至引发脊柱相关疾病。 研究显示,正确的坐姿应让腰椎保持自然的前凸状态,胸椎轻微后凸,骨盆、头部和肩部在一条垂直线上,下巴适度回收。这种姿势符合人体的生理曲度,有助于减轻脊柱和肌肉的负担。 叉开腿坐有助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避免骨盆前倾或后倾。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能够使髋关节处于中立位,减少对关节和肌肉的压力。这样一来,脊柱更容易保持自然的曲线,减少腰背部的不适。从外观上看,体态也更加端正、自信。 以上图片出自一项“Physiotherapist perceptions of optimal sitting and standing posture”的研究。 这篇论文对544名希腊物理治疗师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其对最优站姿和坐姿的看法,及其如何描述和量化姿势特征与最佳姿势。97.5%的物理治疗师选择了姿势2、4、5,其中,近一半人(41.4%)选择了姿势2—— 腰椎处于前凸状态,胸椎处于轻微后凸状态,骨盆、头部和肩部在一条直线上,下巴适度回收。这种姿势与人类脊柱的生理弯曲是相符的。 叉开腿坐有助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骨盆倾斜,位于骨盆之上的脊柱也更容易呈一条自然曲线,减少背部不适的同时,从外表来看,也更具备形体美。 在该种坐姿下,腰背部肌肉和脊柱共同维持躯干直立,脊柱和骨盆参数最趋于中立位,臀部双侧平均压力、最大压力、受力面积的对称性最佳,人体的骨盆前倾、腰椎前凸,椎间盘压力相对较小,适合在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中采用。 四步找准健康坐姿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坐姿,以下是四个简单的步骤: 1. 找到坐骨 坐下时,感觉一下臀部下方的两个硬骨头,即坐骨结节。这是坐姿时主要受力的部位。确保两侧受力均匀,避免偏向一侧,能够维持骨盆的稳定。 2. 确定髋膝关节的位置 膝关节和髋关节应呈90度角,双脚平放于地面。双腿叉开的角度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调整,一般与肩同宽或稍宽,避免过度内扣或外撇。这有助于保持髋关节的中立位,减少关节压力。 3. 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 上身挺直,腰部自然前凸,胸部轻微后凸,肩膀放松下沉,头部保持正直,下巴略微回收。视线应与电脑屏幕平行,避免探身、低头等不良姿势。 4. 检查身体的对齐 确保头部、肩膀、臀部在一条垂线上,双耳应对齐肩膀。这样的姿势有助于减轻颈椎和肩部的压力,预防酸痛和僵硬。 需要避免的错误坐姿 为了保护我们的脊柱健康,以下几种错误的坐姿需要尽量避免: 1. 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会导致身体左右受力不均,坐骨高度产生偏差,骨盆和脊柱出现旋转。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2. 身体前倾 长时间前倾坐姿使腰背部肌肉持续紧张,如同拉紧的弓弦,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疼痛。 3. 瘫坐在椅子上 瘫坐时,腰椎承受的负荷是正常坐姿的两倍,缺乏支撑,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影响脊柱健康。 4. 过度挺胸 过度挺胸会减少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压力,不利于脊柱的稳定和健康。 王明杰博士提醒 无论坐姿是否正确 久坐都是无益的 建议大家每坐1个小时 就起身站立活动5~10分钟
王明杰 2024-09-25阅读量3274
病请描述:近段时间,肺炎支原体、甲乙流、腺病毒、合胞病毒等轮番上阵,作为易感人群的儿童,可谓烧在宝宝身,痛在父母心呀。 发热作为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后怎么办呢?怎么吃药?如何护理?今天和大家科普下 一、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发热是致热源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人体正常平均体温37.0℃),简单说,就是体温比平时体温增高了。 1.发热的过程有3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身体的产热超过散热,容易出现畏寒、寒战、四肢冷等症状 体温平稳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寒战减少,可能出现头痛、呕吐、乏力等 体温下降期:散热超过产热,体温逐渐下降 2.发热分度: 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40℃;超高热:40.1℃以上 3.高热会不会烧坏脑子?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如果发热被烧“傻了”,是引起发热本身的疾病如脑炎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如果出现持续超高热41℃以上不退,需要警惕脑损伤,需要及时就医。 二、发热多少℃需要使用退热药? 首先出现发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自觉症状 1.如果≥2月宝宝体温≥39.0℃或者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使用退热药;如果体温不到39.0℃,但宝宝精神不振、头痛、肌肉酸痛等也可以使用;如果体温超过39.0℃,但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热药 2.有时候吃完退热药,体温可能仅下降1-2℃,只要孩子不再难受,家长不用特别着急,不需要短时间反复来院就诊,但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情况。 三、如何选择退热药? 目前儿童安全有效的退热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反对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使用 退热药使用后一般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部分仍高热不退,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一般间隔4小时以上,期间注意关注病情,并适当物理降温。 注意: 1.不建议两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时间,药物过量中毒风险; 2.避免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用药过量中毒风险。如需使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3.口服退热药吐了要不要补喂?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可考虑补服,如果超过15分钟,需要考虑补服后的危害;如果无法口服退热药可换用直肠栓剂。 4.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如果宝宝手脚暖和、睡觉安稳,暂时不需要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温散热,监测体温;如果宝宝手脚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可以叫起来喂药或直肠栓剂给药。 5.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四、发热时如何居家护理 1.环境与休息: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1次。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多饮水、多休息。 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食欲等状态。 4.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湿的衣服及时更换。发热的患儿不要给患儿捂汗,要少穿衣服,会影响散热;退热30分钟重复测温; 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6.物理降温:设法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风。 a.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b.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 c.擦浴:用温水(不要用酒精)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等部位。 五、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医院就诊? 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体温低不代表病情轻,体温高也不代表病情重。 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3月以下宝宝出现发热 2.持续高热或40℃以上超高热或发热3天以上 3.呼吸快、呼吸费力、面色发绀、声音嘶哑 4.热退后精神软、烦躁、惊厥、食欲差等 4.严重呕吐、腹痛、脸色不好、尿少表现 5.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肿瘤、肾病综合征、免疫缺陷等 六、出现惊厥时如何处理? 1.保持镇定,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调整宝宝身体平躺或侧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清理口腔分泌物但不要强行抠挖,防止窒息。 2.不要强行按压或摇晃宝宝,让惊厥自然发展,不要强行撬开嘴巴,不要在嘴里放东西、不要喂水喂药、不要掐人中。 3.注意记录孩子发作时间、发作样子,及时医院就诊。 发热惊厥大部分1-2分钟能自行缓解,短期发作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脑损伤。 七、平时如何预防? 1.逐渐增加宝宝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及时增减衣服。 2.外出时尽量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 3.强调暖气房、空调室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清洁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4.注意手卫生 5.按时预防接种,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总之,父母在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魏金凤 2024-09-23阅读量1858
病请描述: 实际上,在经过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坐骨神经痛这个术语的过度使用,已经使得如今的坐骨神经痛成为了一种广义上的描述,涵盖了一种症状,而非具体的诊断。 上班一族,在电脑边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就会觉得一侧或双侧臀部到腿上产生一阵一阵的痛感,情况轻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酸背痛,而严重者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这个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就是那个让你的臀部感觉自己是火箭发射台的痛症,它的根源就在髋部,是身体里最长、最壮实的神经。 不过,真正的坐骨神经损伤其实很少见,但人们习惯于用“坐骨神经痛”这个词来形容腰部一发作,腿部也跟着闹情绪的那种痛。这种痛的共同点就是它得罪了神经,可能是挤压、刺激、发炎,或者神经被腰部玩弄于股掌之间,惹得它生气不已。 当处在坐骨神经痛的急性期时……你可能会感受到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剧烈疼痛,从腰部一直延伸到腿部和足部,同时还可能伴有肌肉无力、麻木、刺痛等症状。 这种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形容它像是“烧灼”、“电击”或“针扎”,有些人则说它是持续不断或间歇发作的。通常情况下,腿部的疼痛要比下背部的更加严重。如果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当您突然改变姿势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此外,一些强制性或突发性的身体动作,如咳嗽或打喷嚏,也会使疼痛加剧。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更脆弱更容易退变,退变的椎间盘可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这些神经根共同组成坐骨神经。 椎管狭窄:椎体的退变可造成椎管的狭窄,从而对脊髓或神经根造成压迫,坐骨神经痛是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之一。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也可导致坐骨神经痛,但并不常见。 梨状肌综合征:位于臀部的梨状肌有时也会对坐骨神经造成刺激,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感染或外伤:坐骨神经痛也可由外伤、骨折、感染等引起。 自我检查——直抬腿测试 通过采用直抬腿的姿势,你可以将坐骨神经拉伸至最大限度,并引发神经根的运动,以促使其滑动。当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时,由于神经根与周围组织之间可能发生粘连,会影响其滑动的顺畅性。因此,在进行直抬腿动作时,如果你注意到抬腿的角度减小,或者抬腿时原有症状加剧,考虑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日常预防的三个要点 1.养成良好的用腰习惯 平时保持坐姿端正,尽量减少久坐弯腰;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腰部活动,如需弯腰拎重物,最好先做适当的腰部准备活动,并下蹲提起,避免直接弯腰拎起,尤其是年纪大或有相关病史的人群。 2.加强腰背部核心肌群锻炼 选择不太可能伤害背部的体育活动,考虑游泳、瑜伽等,强化腰背部周围核心肌群,同时需要注意做好热身且循序渐进,以防运动损伤。 3.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和不良饮食与全身炎症和疼痛有关,距离理想体重越近,脊柱承受的压力就越小。 4.科学选择床垫 床垫的选择主要考虑硬度问题,一方面不能过于柔软,躺下后如果整个人都陷入床垫里,反而会增加腰椎局部压力,另一方面不能过于坚硬,睡硬板床,由于应力过于集中,睡醒反而会周身酸痛。床垫软硬要适中,才能给予脊柱良好的支撑与保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132
病请描述: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引起的周围组织压迫并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 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行走无力等。老年人发病比例较高, 但近些年颈椎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经常脖子不舒服、酸痛, 甚至出现手麻等症状。这些都与颈椎“受伤”有关, “受伤”后颈椎的生物力学结构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退变加速而发病。 易“受伤”的颈椎 结构伤颈椎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头颅。人的头颅重量一般五六公斤, 而颈椎只是由七节椎体构成, 虽然有周围的韧带、肌肉进行加强, 相比头颅而言还是比较单薄。这样的结构使颈椎比较容易“受伤”。 习惯伤颈椎和头颅的关系就像是一根木棍顶着一个大球, 当头在颈椎的正上方时最稳定, 颈椎也最省力。但是当头颅位置向前偏离, 颈椎的受力就会加大, 而且偏离越大, 颈椎受力增大的更明显。现代人因长期久坐办公、使用手机导致姿势的改变, 会使头前移而使颈椎受力改变, 长期改变会加速结构退变。另外, 很多人习惯在睡觉前躺着看会儿书, 这种姿势会拉长颈后部肌肉, 使颈前肌肉短缩。长此以往会导致颈后部肌肉劳损, 颈前肌肉无力, 更加大了颈椎损伤的概率。 外力伤因为颈椎本身较为脆弱, 外力容易导致颈椎损伤。最常见的就是颈椎“挥鞭样损伤”, 主要见于急刹车时, 因躯干绑着安全带, 颈椎会因惯性向前快速移动, 再向后回弹停住, 就像挥鞭子一样。这种损伤易导致颈椎骨折脱位及颈髓损伤, 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一种外力性伤害是基于颈椎疾病的基础上。中老年人颈椎退变后导致椎管狭窄, 当狭窄程度比较严重时, 脊髓外无弹性代偿空间, 这时遭受外力同样会导致颈髓损伤。这时的外力不需很大, 如从高处跳下、跳跃等就可导致损伤。“挥鞭样损伤”不易预防, 但后面一种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从日常做起, 远离颈椎病 颈椎病可以说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不夸张地说, 30岁以上的人群, 70%以上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颈椎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颈椎容易“受伤”有关, 另一方面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尤其是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已经使颈椎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但因此, 在日常必须要作出一些改变来预防颈椎的过早退化。 了解自己颈椎结构身体是自己的, 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基础, 颈椎疾病临床多见, 建议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颈椎, 知道自己的颈椎有多“脆弱”, 有多大的额外压力, 这样才有改变的动力。尤其是自己的颈椎存在问题时, 如椎管狭窄, 那就知道可以通过减少剧烈活动来预防出现严重的后果。 改变不良习惯和姿势了解了自己的颈椎, 就要改变不良姿势和习惯, 如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靠在床头看书、睡高枕头等。日常可以“动静结合”,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或娱乐, 45~60分钟要休息一下, 起来活动5~10分钟, 做颈部的保健操, 这样也能有效的保护颈椎。走路时不要低头, 要抬头挺胸, 这样可减少颈椎的压力;枕头不要过高, 以8~10厘米为宜, 保持睡眠时颈椎中立位, 防止过度拉伸肌肉。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颈椎自身结构虽然相对脆弱, 但可以通过加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常见的肌肉锻炼方法是头手对抗等长收缩锻炼, 以锻炼颈后肌肉为例, 即双手交叉放在头的枕部 (头后面的突起) , 手向前用力, 头向后用力, 相互对抗但保持头的位置不动, 10秒1次。手放在不同的位置, 锻炼的肌肉不同, 在头的侧面是锻炼颈侧面肌肉, 在额头是锻炼颈前肌肉, 一定要注意保持头位置不动进行头手对抗。 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虽然说颈椎病很常见, 但大部分症状并不重, 可能就是偶尔出现颈部酸胀的不适感, 这些可以通过我们讲的办法自己预防。王明杰博士建议,一旦病情较重, 如出现颈部疼痛、胳膊疼痛、手麻, 甚至走路不稳等症状, 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45
病请描述:腰酸背痛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话题,有文献报道超过65%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过腰背痛的侵扰,有数据表明:腰背痛是体力劳动者因病休息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尽管发生率很高,但是腰背痛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为什么腰酸背痛久治不愈呢? 腰酸背痛长期以来也是是骨科、疼痛科和康复门诊的“常见病”。我们常常听说“患者腰痛,大夫头痛”,多少患者奔走各家医院寻求镇痛良方而未能获得满意疗效,不少人还被“祖传秘方”骗走了不少钱财,直到如今还是这样。 脊椎的退化早在 20 多岁时就开始了,最先退化的就是椎间盘,开始会先失去水分与弹性,部分产生椎间盘的突出或破裂,有一些则进一步造成后关节松动、增生骨刺。多数人只有轻微背 部或臀部酸痛。当骨刺压迫到神经的时候,会产生大腿下肢的酸、麻、痛,即所谓的坐骨神经痛。 同时,中老年人由于后关节松动、滑脱或侧弯,产生脊椎管路狭窄也可压迫神经:另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脊椎病变,则由于骨质疏松,引起胸腰椎交界处压迫性骨折,常因微小受伤,如弯腰拿东西或滑跤,便可能造成这类骨折。多数脊椎压迫性骨折患者在 6~8 周后,都会得到良好的改善,但仍约有 5%的病人疼痛会持续加剧,造成驼背,甚至神经的压迫。 然而,在日常生活或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对人体肌肉--骨骼平衡系统失衡是引起腰酸背痛的原因认识不足,只注意如何镇痛,忽视了查找病因减少破坏人体平衡系统的发病因素,即“治本”;虽然镇痛了,但发病因素在患者身上始终还存在着,所以镇痛药一停,病又复发,或者治疗康复方法常常也是以偏概全,采取的运动锻炼措施缺乏针对性。一说到“锻炼”,就只知道“走路”或“瑜伽”,所以症状反反复复,腰酸背痛老治不好。 王明杰博士表示,针对腰酸背痛,三分治七分养,预防远重于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从源头上找到防治办法。在治疗颈、背、腰、臀、腿痛时,应首先改善治疗肌肉的损伤;防止姿势不正确而引起的动力性或静力性伤害,从而恢复脊柱--骨盆--肌肉的力学平衡,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同样,在预防上也要考虑如何矫正脊柱的力学平衡问题,即应在克服肌肉不平衡上下功夫,要镇痛的同时,调整工作频率和姿势,做特定、有针对性的体操锻炼,加强相关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使人体重建平衡,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临床证明,在药物镇痛同时,坚持天天做有针对性的、功能性的锻炼的患者,基本上没有复发。有经验的骨科医师认为,进行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的姿势相反方向的运动——反向运动锻炼,是最好的。而不是单纯走路,或每周只练1~2次“时尚”瑜伽,那是很不够的。 很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人不大懂得趋利避害,远离伤害机体平衡的致病因素,得病治疗时,也只片面追求一时的症状缓解,以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使许多并不复杂、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如枕大神经痛、肩周炎和腰肌劳损等,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而锻炼康复治疗如同医师开处方一样,一种药治一种病,不同部位疼痛需要不同的康复锻炼体操。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906
病请描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移动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头族”的数量不断增加,颈椎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患病人群 年轻化越来越明显。对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来说,颈椎病会严重影响其学习、身心发展及生活。 今天下午我特意从系统统计发现,我院骨伤科门诊每年近 20000人次的患者中,颈椎病患者大约为 8000 余人,其中,,青少年颈椎痛患者竟然高达约 20%。特别是今天上午的骨伤科专家门诊,10岁以下的小朋友居然有三个都是颈椎和脊柱疾患,青少年颈椎疾患呈现高发态势,且越来越低龄化,需引起社会的重视。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及其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失稳,出现骨质增生、韧带与关节囊增生钙化等病理变化,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脊髓等,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颈项部疼痛、强直为主要症状,疼痛可引至肩背,视力减退、耳鸣,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也有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呈发作性,可 出现复视、眼震,可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耳鸣等症状,分患者可出现下肢短时间无力甚至跌倒。 颈椎病原本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人群,50岁左右的人群有25%,60岁有50%,70岁以上则几乎100%患过或正患此病。 我们发现,青少年颈椎病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坐姿不当 当青少年在长时间内都处于操作电脑、玩游戏或者是伏案学习工作等时候,一般都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同一个坐姿,而这样就会使得他们肩膀以上的部位在很长时间内 都处于一个非自然状态之下,颈椎也会处于弯曲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颈部和肩部就会出现僵硬酸胀的感觉,颈 部会变得僵硬,与此同时,相应的关节韧带和颈间盘也会处于超负荷状态之中,颈椎间盘内部压力会明显增高,而颈部肌肉也会因此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椎的损伤程度随时间而不断增强,这也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持续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睡眠状态不正确 根据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睡眠姿势都是处于侧卧状态,这种错误的睡眠姿势,同样也是增强颈椎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将头偏向一侧容易使得颈部的肌肉和韧带一直处于扭曲的状态,而这种非正常的扭曲状态也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除此之外,枕头高度不合理或不使用枕头睡眠,都会引发青少年颈椎病,颈椎病发病 的重要先兆之一,就是落枕的反复出现。 (3) 体育锻炼偏少 一般来说青少年正好处于骨骼生长期以及生理的发育阶段,各方面都尚未完全定型,仍然有生长与发育的空间。但目前大部分青少年都过于沉迷于电影电视等电子设备以及游戏当中,足不出户也可以满足所有的日常需求,娱乐活动也逐渐由各种游戏所替代,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下降。体育锻炼的传奇缺乏容易使得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体育锻炼的长期缺乏,容易使得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等等出现松弛和劳损,这对于颈椎的稳定性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颈部也会出现僵硬和酸痛等现象,更有甚者可能会直接导致头昏单肢麻木,肩背酸痛等颈椎病症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加上认识的模糊,该病经常与神 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内科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诊治。所以,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的症状,还伴有颈部的酸痛不适,就要考虑是否为颈椎问题。 如何防治青少年颈椎病呢? 少低头多仰头 内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平衡的两大主要因素: 前者以静态为主,由椎体、椎间盘、附件和韧带结构组成;后者以动态为主,是脊柱运动的动力,即颈肌的调控。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应结合其生理可塑性较强的特点 来 进 行,主要目的是矫正颈椎的力学失衡。王明杰博士表示,要想维持颈椎正常生理功能,正常的生理曲度是必不可少的。 (1)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要尽量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低头屈曲的姿势,在低头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上身挺直、收腹、两下肢并拢、肩膀放松。青少年还要尽可能的使膝关节略高于髋部,双脚尽量着地。就算是保持正确的坐姿也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处于坐立的状态中,在30 分钟内应该起身活动一下颈部,从而避免椎间隙内压持续升高。 (2)增加课外活动 青少年要在工作学习的空隙,尽可能得多在户外活动,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例如游泳、打乒乓球、篮球等可以活动颈部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僵直,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关节生理功能和颈部的肌肉力量,提高青少年的颈部健康。 (3)合理使用枕头 枕头是睡眠的必要工具,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每天保持6 h-9 h,而在这段时间之内都是需要依靠枕头来进行的。在进入熟睡的状态之后,颈部与肩部的肌肉会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如果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枕头,则会发展成颈椎病。经过科学的验证,在睡眠时,青少年应当要以自身的颌肩线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与此同时枕头的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填充物一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为适宜,从而使枕头拥有一定的弹,枕头形态以马鞍型较好。 (4)保持良好的睡姿 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如果长时间偏重于一向的侧卧位,脊柱会因此而逐渐形成一定的侧弯,这种后果导致的不良现象即有可能会发展为脊柱病,也会影响青少年的颈部健康。一般来说,在进行睡眠时,青少年要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在侧卧时要保持不同方向的变换。需要注意的是,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等,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5)预防慢性劳损 一般来说,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青少年,如果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身材的适应性,同时也不注重业余时间的运动,使得自身的颈部一直保持弯曲或非正常状态,长期以来就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 青少年颈椎病,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全社会的关注!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03
病请描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而将“风湿”二字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则是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在中医学里风湿主要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慢性的、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由于其多发于人体的手、足等各个关节处,往往会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越早对疾病的表征有所发觉,就能越早接受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持续加重给治疗带来难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微小信号 据医学家的临床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病理是不变的,都是通过骨质间滑膜衬里的细胞产生增生、间质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抑或是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而导致的软骨组织受损而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一些 30~50 岁之间的女性,其男女比例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约为三比一。 在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风湿性免疫性疾病,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你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晨起时分是否有关节活动不灵活的感觉呢,要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的疾病,它的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这种细微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疾病发病是比较缓慢的,对人体的损伤也是不可磨灭的,发病的各个关节以及其相关的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影响人体关节的正常功能。 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全身的关节,并且多数情况下会呈对称性多关节炎,比如:手、足、腕、踝骨、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以及膝关节等,这些关节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累及的地方。若是在疾病程度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关节还会发生畸形,其中畸形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钮扣花样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不光手会发生畸形,足部也会,例如: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等,这些畸形都是关节受累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有甚者,其神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颈部受累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是相对缓慢的,影响的关节均为重要关节,且累及全身,像手、脚、腕、肘、肩都是比较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关节,因此我们要对此重视起来。 王明杰博士建议,要增强免疫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 疾病的产生从来都是由于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习惯造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真正地对自身负责。 虽然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强化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对各个关节的保护也非常必要。首先,饮食管理值得我们重视,一些生冷刺激、肥腻、油炸、高糖、高盐的食物都是需要避免的,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大枣、薏仁等食物,不仅可以祛湿驱风,还有陨防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易热体质的人群,可以吃一些相对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对于疾病也有缓解的功效。 当然,健康饮食只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其中的一种,我们还需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侵害。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228
病请描述: 平时有个腰痛、腰酸不适,经常会听到别人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肾虚?肾不好了?”那实际上,腰部的疼痛或者不适和肾的关系到底大不大呢?这和平时大家经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有什么不一样呢?听听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怎么说。 一些肾脏疾病会引起无法忍受的剧烈腰痛! 在医院的急诊,经常会遇见出现肾绞痛的患者,他们的疼痛往往非常剧烈,有时候不管凌晨几点都得来看病,因为疼得根本坚持不到天亮。当我们的肾、输尿管出现结石时,就会出现这样的腰部、腹部的剧烈疼痛,这时需要患者及时就医。 那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有什么区别吗? 提到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种疾病。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也非常剧烈,疼到下不了床,走不了路,那这样的腰痛和上面提到的肾结石、肾绞痛的腰痛有什么不一样呢? •肾结石出现的肾绞痛,这样的腰痛更靠外侧,因为我们的肾就长在腰部两侧,当我们握拳轻轻敲击腰部两侧时会出现疼痛感。而且这样的疼痛是绞痛,就像一个刀子在里边儿绞一样,疼痛非常剧烈。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痛外,常常还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当你握拳敲击腰部时,疼痛还会向下窜到臀部、腿部,这时很有可能是腰神经受压了,需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 除了上面说的这两种情况外,还有许多疾病也会引起腰痛,比如更加常见的腰肌劳损。我们平时久坐、长时间弯腰、干一些体力活后,出现的腰部酸痛大多都是腰肌劳损引起的。而且现在许多人都不爱运动,腰部肌肉的力量不足,如果腰部肌肉长期处在这样的疲劳状态,腰椎会加速老化,后期有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疾病,所以这样的患者也要引起警惕,平时可以改善自己的用腰习惯、加强锻炼来预防。 总之,如果大家出现腰痛,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剧烈腰痛,最好还是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尽快接受正规治疗。
王作伟 2024-07-29阅读量2106
病请描述:坐姿决定体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坐姿 孩子的坐姿不仅影响他们的外貌美观,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不良坐姿,如弯腰驼背、斜倚等,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脊柱侧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从小抓起,是确保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小华是一个10岁的男孩,平时喜欢在书桌前看书和写作业,但他经常弯腰驼背,时间长了会抱怨背痛和脖子酸。小华的妈妈注意到他的坐姿问题,决定带他去看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小华的脊柱已经有轻度侧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脊柱问题,影响他的整体健康。医生解释说,不良坐姿不仅会造成脊柱变形,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如此,孩子还可能患上颈椎病和腰椎疾病。 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华的妈妈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帮助小华纠正坐姿。医生给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指导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小华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首先,医生建议为小华选择一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书桌和椅子。合适的家具可以帮助孩子在写作业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医生强调,椅子的高度应使小华双脚能平放在地面上,膝盖呈90度角;桌子的高度应与小华的肘部平齐,使他在书写时不需要弯腰低头。 其次,医生教小华如何正确坐姿。小华的妈妈每天都陪着他练习,确保他坐下时背部挺直,肩膀放松,不要向前倾或弯腰。医生还建议在小华的书桌前放一面小镜子,这样他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 为了进一步巩固效果,医生建议小华每天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以增强背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医生推荐了几种锻炼方法,如靠墙站立、平板支撑和背部伸展。靠墙站立可以帮助小华矫正脊柱,让背部保持笔直;平板支撑能够强化核心肌群,增加脊柱的稳定性;背部伸展则有助于缓解背部肌肉的紧张,预防驼背。 此外,医生还建议小华的妈妈定时提醒他保持正确的坐姿。为了避免小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医生建议他每隔30-4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伸展身体,放松肌肉。这不仅可以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疲劳,还能有效预防脊柱问题。 小华在妈妈和医生的帮助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坐姿习惯。每天做完作业后,妈妈都会陪他一起做背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这些锻炼不仅改善了小华的体态,还让他的背痛和颈部酸痛问题得到了缓解。 几个月后,小华的体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不再弯腰驼背,坐姿变得更加挺拔。妈妈对小华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意识到良好坐姿的重要性。 通过小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不仅能改善他们的外貌,还能预防和纠正各种健康问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坐姿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书桌和椅子,确保他们在学习和写作业时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其次,教孩子如何正确坐姿,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和纠正他们的姿势。为了增强背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锻炼,如靠墙站立、平板支撑和背部伸展。 此外,父母应定时提醒孩子站起来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还能预防和改善脊柱问题,保持身体健康。 良好的坐姿不仅能让孩子看起来更美观、自信,更能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作为父母,我们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坐姿变化,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预防健康隐患,让孩子在健康的体态中快乐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6-21阅读量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