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肌肉酸痛 > 内容

肌肉酸痛内容

隐藏在身上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病请描述:说起退行性骨关节病,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陌生?其实,我们平时听说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于关节长年累月磨损而导致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的疾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关节软骨变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引发软骨的损伤和破坏,导致关节承受应力的能力下降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并继发骨质增生、关节畸形。 我们的身体就像汽车,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局部“零件”的老化和损耗不可避免,所以需要定期保养、维护。这类疾病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中老年朋友大可不必紧张。人的年龄都在慢慢增长,关节磨损在所难免。但年龄大不代表“老”,只要注意保养,合理锻炼,有病就治,就能让关节尽可能地维持“年轻”的状态。 同时,年轻朋友们也不要大意,你们是不是也有过加班后脖子酸痛乏力或者膝关节酸痛?或者腰酸腿痛、僵硬疲乏,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如果生活习惯不好,经常过度使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也会很早地找上你。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因 年龄:前面提到过,导致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年龄,这个因素是无法避免的,但其他的因素我们可以调控,从而把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姿势:不良姿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致病因素,低头玩手机、回家葛优躺,背单肩包……都是导致关节提前退变的罪魁祸首。长时间单一使用某部位也就患上特定的关节病,如司机的肩膀和腰椎,厨师的腕关节,办公室白领的颈椎,教师的肩膀,舞蹈演员的跖趾关节……都是容易劳损的部位。 性别:闭经后的女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 体重:体重越大,关节软骨的负荷也越大,关节的退化就越早发生。 …… 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例: 早期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X光片上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只是在一些较用力动作时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楼、蹲下站起等,但经休息就有所恢复,如果不早期治疗,病变会进一步发展。 到了中期,走路开始疼,腿别扭,疲劳感加重,发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关节变形、变大、变粗、反复肿胀,有时关节活动会产生杂音、弹响,甚至铰锁、活动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无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楼梯无力,疼痛。 最终症状日益明显以致无法行走。 退行性骨关节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但如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延缓疾病的进展。 首先应当及时就医,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并促进软骨的修复和重建。 其次是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骨关节病患者的康复目的是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能力,防止出现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其康复治疗通常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理疗:各种电疗、光疗、热疗、磁疗等,能够直接作用于关节局部,能起到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2.中医治疗:针刺、针刀、推拿以及中药贴敷、熏蒸、热敷等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关节软骨,改善临床症状。 3.运动疗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通过专业的治疗和训练,提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建议患者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坚持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适当的锻炼可维持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退行性变的进展。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慢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358

圆肩驼背颈前倾?教你破解&l...

病请描述:如今,电脑,手机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眼望去,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科技裹挟,含胸、驼背、圆肩、颈前倾、“富贵包”的人群不在其数。有这些症状或倾向的朋友可要注意了,你可能是被“美丽体态杀手”——上交叉综合征“盯”上了。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是指颈肩、胸背部的前、上、外三面肌肉过于紧张,而后、下、内肌肉过于松弛,而无力松弛和紧张的肌肉连线呈交叉状,因此命名为“上交叉”。 通常为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较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颈部屈肌(特别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因此呈现出耸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的临床特征。 上交叉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影响个人形象。从外观上看,驼背会降低身高,使人缺乏气质。颈部前伸的姿态让人看起来缺乏精神,给人一种疲惫不堪的印象,影响整体形象的美观度。 颈椎曲度改变,引发健康问题。颈椎曲度的改变还可能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平衡功能受损,增加跌倒风险。头部及上身的重心向前转移,破坏了身体的自然平衡状态,走路时易摔倒。为维持身体平衡,骨盆易前倾,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膝关节超伸、踝关节不稳定等,进一步增加跌倒的风险。 肩颈酸痛,影响日常生活。肌肉长期紧张使得肩颈酸痛,严重时可压迫头枕部和颈椎之间的神经,造成头痛和上肢麻木。临床治疗原则:恢复肌筋膜的平衡 缓解紧张肌肉(肌肉起止点的按压、肌肉的拉伸等) 激活薄弱肌群 ● 上交叉综合征诊断容易,通过静态评估,触诊很重要。 ● 临床表现多为短缩肌肉的拮抗肌部位,或与它相连肌筋膜链的其它部位。 ● 康复治疗重点针对缩短的肌肉,尤其是肌肉的起止点。 ● 对枕下肌群的松解尤为重要。 ● 关键处理好这几个部位:下项线、颈2棘突、颈1横突、乳突、肩胛骨内上角,喙突、肱骨小结节、肱骨大结节嵴、肱骨小结节嵴。 康复训练 1. 胸肌拉伸:站立或坐姿,双手交叉置于脑后,轻轻向后拉伸,感受胸部前侧的伸展。 2. 上斜方肌拉伸:将头部向一侧倾斜,同时用同侧手轻轻下压头部,感受颈部侧面和肩膀顶部的拉伸。 3. 胸背肌群锻炼——简易版WLY训练:坐直,挺胸抬头,屈肘向下,向后,顺势肩胛骨后收,双手形成W状;抬起双臂,前、后臂与身体呈直角,手臂呈L状;继续抬起双臂,伸直向上,双手与身体形成Y状。进行时注意背部肌肉发力。 王明杰博士温馨提醒:1. 如果自我训练一段时间,症状未明显改善或出现不适,应寻求专业医生评估与治疗;2. 训练应循序渐进,切忌过猛;3. 注重日常姿势管理。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39

腰疼是肾不好,还是腰椎间盘突...

病请描述:  平时有个腰痛、腰酸不适,经常会听到别人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肾虚?肾不好了?”那实际上,腰部的疼痛或者不适和肾的关系到底大不大呢?这和平时大家经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有什么不一样呢?听听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怎么说。      一些肾脏疾病会引起无法忍受的剧烈腰痛!   在医院的急诊,经常会遇见出现肾绞痛的患者,他们的疼痛往往非常剧烈,有时候不管凌晨几点都得来看病,因为疼得根本坚持不到天亮。当我们的肾、输尿管出现结石时,就会出现这样的腰部、腹部的剧烈疼痛,这时需要患者及时就医。   那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有什么区别吗?   提到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种疾病。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也非常剧烈,疼到下不了床,走不了路,那这样的腰痛和上面提到的肾结石、肾绞痛的腰痛有什么不一样呢?   •肾结石出现的肾绞痛,这样的腰痛更靠外侧,因为我们的肾就长在腰部两侧,当我们握拳轻轻敲击腰部两侧时会出现疼痛感。而且这样的疼痛是绞痛,就像一个刀子在里边儿绞一样,疼痛非常剧烈。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痛外,常常还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当你握拳敲击腰部时,疼痛还会向下窜到臀部、腿部,这时很有可能是腰神经受压了,需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      除了上面说的这两种情况外,还有许多疾病也会引起腰痛,比如更加常见的腰肌劳损。我们平时久坐、长时间弯腰、干一些体力活后,出现的腰部酸痛大多都是腰肌劳损引起的。而且现在许多人都不爱运动,腰部肌肉的力量不足,如果腰部肌肉长期处在这样的疲劳状态,腰椎会加速老化,后期有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疾病,所以这样的患者也要引起警惕,平时可以改善自己的用腰习惯、加强锻炼来预防。   总之,如果大家出现腰痛,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剧烈腰痛,最好还是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尽快接受正规治疗。

王作伟 2024-07-29阅读量2111

甲状腺功能的减退和儿童身高的...

病请描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儿童身高的关系? 患者家属自述,近两年来,患者的身高增速明显低于该年龄段的最低线,患者今年8岁,6-8岁这两年时间里面,每年身高只长了4厘米左右,低于最低标准的5厘米,而且患者常常有畏寒、大便不通畅、皮肤干燥、毛发脆弱和肌肉酸痛的表现,故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希望能够纠正患者的身高增速水平。 该患者性别男,生理年龄8.2岁,体格检查身高120cm,临界3rd水平,体重26.7kg,BMI18.54,体重处在89th百分位,提示超重;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全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异常,甲状腺功能提示TSH轻微升高,大于10mU/L,游离T4降低,疑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影像学结果显示:骨龄5.9岁,存在明显落后,提示异常;甲状腺超声无明显异常,颅脑影像学检查提示蝶鞍增大。综合患者家属问诊结果来看,该患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从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来看,患者目前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该问题最为明显的表现为生长速度下降,身高矮小,患者目前临界低于3rd水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生长延迟起病是比较隐匿的,常常表现为骨龄延迟、骨龄和身高年龄都明显落后于生理年龄。 2.体重超重 患者目前的体重超重,其实这一表现也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加的原因是液体潴留导致的,而不是肥胖。 3.其他临床表现 患者目前存在倦怠、嗜睡、怕冷、便秘、皮肤比较干燥、毛发脆弱、面部浮肿以及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这些表现其实也与甲减相关。 根据患者目前的实际情况,门诊给出了以下治疗建议: 第一、医学干预 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需要进行一定的医学干预,通过医学干预手段来改善甲状腺炎情况,以恢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 第二、生活方式干预 患者家庭应配合医学干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患者一日三餐的营养供给、保障患者充足的睡眠,且要注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每天不低于60分钟的户外活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家属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健康,与患者多沟通,避免患者处在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下。 医学干预配合家庭协助,半年后来复查的时候,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骨龄落后的情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在这个案例上需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在青春期之前确诊且得到及时治疗的甲减儿童,一般来说能够有效果较好的追赶式生长,在后天环境因素正常发挥的前提下,都能够达到遗传靶身高水平。如果在进入青春期时或者青春期诊断接受治疗的儿童,最终身高可能会偏矮,身高偏矮的范围在8-14cm左右。所以家长应重视对于身高增速不理想儿童的甲状腺功能筛查。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3139

肩痛,超声可寻到的蛛丝马迹

病请描述:出现肩痛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肩周炎”,但临床中,所有可导致肩痛的疾病中,肩周炎大约只占10%-15%,其余病因还有肩袖退行性变或撕裂,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等。想弄清楚肩痛的原因,通过肌骨超声能追寻病因,肌骨超声通过动态观察,能对肩袖的完整性、连续性进行详细评估,并能观察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是否发生损伤、断裂、炎症等病理变化。 超声能观察到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 (1)肩袖损伤: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上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的总称,像一个袖口一样包住肱骨头。当外伤导致肩袖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肌腱会发生水肿和炎性病变,甚至产生撕裂,从而导致肩关节疼痛、肌力减弱以及活动受限。超声能清晰显示肩袖结构,评估损伤程度、发现细小撕裂。 (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形成的无菌性炎症,严重时可造成粘连。患者往往自觉关节僵硬,胳膊向后、向外旋转活动度受限,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超声可准确评估冻结肩患者喙肱韧带、关节囊增厚及肩袖间隙变化等,明确冻结肩的诊断。 (3)肩峰撞击综合症:肩峰下间隙减小挤压到肩峰下软组织,从而造成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患者上举困难,肩关节疼痛,超声可动态评估肩峰下冈上肌腱的运动。 (4)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肩袖急、慢性损伤,以及运动时滑囊被反复摩擦或撞击可造成滑囊内积液、囊壁增厚。超声可观察滑囊壁厚度、观察积液及滑膜增生等病变。 (5)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体力劳动者或者长期反复使用肩部发力的运动,导致肌腱的过度疲劳废用,反复在肱骨结节间沟摩擦而引起的退行性改变,腱鞘充血、水肿、粘连、纤维化、腱鞘增厚,使腱鞘的滑动功能发生障碍。主要超声表现为腱鞘增厚和(或)长头腱增粗,回声不均,及长头腱周围积液等。 (6)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而形成,会出现突如其来的剧烈肩膀痛。超声可以敏感的发现钙质沉积物的存在,明确大小和位置。 (7)神经压迫: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是支配肩部的重要神经,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上肢的不断活动,肩胛骨的不断移位,而使切迹处神经反复受到牵拉和摩擦,导致神经损伤、炎性肿胀和卡压,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超声能观察神经周围软组织情况,并能进行引导下定位治疗。 肌骨超声可对肩部疼痛的原因提供诊断帮助,能够让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无辐射、不受体内支架的影响。

刁雪红 2024-07-08阅读量2419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1. 抽动障碍有哪些分型?(1)根据抽动部位的不同,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2)根据抽动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抽动及复杂抽动,有时简单和复杂之间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3)根据临床特点、病程长短和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性抽动的不同,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4)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讲,抽动障碍可以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 抽动障碍的常见首发症状是什么?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咧嘴动作或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抽动障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声性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12%-37%,通常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声,秽语仅占1.4%-6%,其中以清嗓子最为常见。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症状,您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相关科室就医,尽量做到首发首诊。3. 感觉性抽动都有哪些症状?        大约40%~55%的抽动障碍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之前表现有感觉性抽动症状。可以表现为嗓子痒、眼不舒服、脖子痒、脖子痛、头晕、头痛、胸闷、有东西压着肩膀和具体不能说出的躯体不适感,其中以嗓子痒比较常见。但感觉性抽动常常被误诊或漏诊。4. 如何区分发声抽动和运动抽动?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部、躯干及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通常始于头面部肌肉,可出现眨眼、摇头、扮鬼脸等动作,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身体各部位,可出现耸肩、蹦、跳、打自己等。发声性抽动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比如频频发出“喔、嗯、啊...”等声音,或者清嗓声、吸鼻声、犬吠声、动物叫声等,还有说脏话、重复或模仿语言等。5. 抽动障碍临床症状轻重的演变规律?        根据归纳临床问诊时患儿家长和老师的回忆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一般抽动障碍患儿病情发展规律为:患儿在发病之初,其症状以眨眼、清嗓等头面部症状为主,发病半年至2年,患儿病情逐渐加重,依次出现颈项肩部症状、四肢抽动、腹部抽动等。根据观察数据显示,此阶段抽动症状中,以头面部抽动为主,身体上部抽动较身体下部为多,抽动范围较局限。发病2~9年,患儿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此时患儿的抽动症状有下行趋势,头面部症状比例进一步减少,腹部症状比例增多,颈项肩部症状及四肢症状,尤其是下肢症状比例,均有明显增加,抽动范围较病初扩大,甚至涉及全身。部分患儿出现发声抽动,可能出现共患病,如ADHD、癫痫、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等。6. 抽动障碍轻重程度如何划分?        抽动障碍的病情有轻重之分,国外学者将其病情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Ⅰ级指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无须治疗;Ⅱ级指抽动严重,需要治疗;Ⅲ级指抽动严重并影响患儿学习与生活。临床上通过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对抽动障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当然,伴随抽动障碍的一系列行为问题,也相应地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所以,应对抽动障碍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不仅要进行症状评估,还要对抽动的性质、病程、当时的功能状况以及对社交、家庭、学校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7. 抽动障碍各部位的抽动特点是怎样的?1)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一:①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咧嘴、耸鼻、做怪相;②颈肩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③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④上肢肌肉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手、扭胳膊;⑤下肢抽动则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⑥喉肌抽动则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表现随地吐痰、说话时语调重音不当或不分场合不自主骂人等。以上各组抽动症状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2)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二:①运动性抽动:眨眼占56.04%,努嘴和咧嘴占23.07%,点头或者是摇头占56.04%,耸肩占39.56%,躯干抽动占6.5%,腹部肌肉抽动占2.02%,腹部动主要表现为挺腹、吸气。②共存症状:有强迫观念以及行为占5.4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47.25%脾气急躁占12.08%,学习困难或者是厌学占2.19%。8. 不同年龄的抽动患儿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症状一部分延续到青春期,也会一部分延续到成年。就抽动障碍本身而言,发声性抽动通常比运动性抽动在临床上出现得要晚,平均发病年龄为11岁。而秽语的起病年龄通常又比简单发声性抽动要晚,平均起病年龄为13~14.5岁,并且病程中大约1/3的病人秽语症状可以自然消失。在疾病早期易怒及行凶现象很少见,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体力的增加,病情又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当外界有激怒因素时,患儿容易以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内心郁闷,攻击及破坏行为会时有发生,而且越来越常见,甚至造成行凶及法律问题。年龄越大,此类行为也会相对增加。9.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怪异的动作?        患儿为了掩饰抽动症状往往快速做出另一组动作,使动作呈现得很怪异。患儿有时可能因感觉局部不适而出现一个抵抗动作,如感觉咽部不适而清嗓子,眼不适而眨眼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在没有任何诱因或无意识情况下出现重复多变难以自制的肌肉群抽动。连续发生时即表现为复杂的抽动表现。患儿自己会意识到抽动动作但因为不被别人理解,所以试图用夸张的面部动作加以掩饰。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与试图掩饰的面部表情交织出现,别人看来就是一些怪异的表情。在坐位时,患儿为了掩饰面部的抽动可表现为不住地点头;颈部的抽动则表现为下颌不停地接触膝盖;为了掩饰手指的抽动可用两手互相扭动;站立时患儿以用力跺脚来掩饰腿部的抽动;行走时突然双脚向前蹦一下,其实也是掩饰动作。这些掩饰动作比实际抽动动作相对要大。由于这些掩饰动作与不自主抽动动作频繁交替出现,又不被别人理解,所以就被误认为是怪异动作。10.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判断小孩出现了秽语表现?           童言无忌,这是令人称道和赞美的。可是,如果孩子满口粗话、脏话,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且屡劝不改,这就要另当别论了。秽语的特点是在最不适宜的场合和地点以罕见的、高亢的语调,毫无道理地大声表达淫秽词语。本病患者有良好的自制力,但对秽语几乎无自制力,有时为了控制秽语的出现反而呈现连串的脏话。为了防止秽语,患者常自行修正文字或乔装字语,以摆脱难堪境地。另外还有精神秽语和秽语行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脏话,出现上述情况时,有经验的大夫一定会告诉您,这很可能是儿童常见病—Tourette综合征在作祟。11. 抽动障碍患儿会出现怎样的模仿行为?           抽动障碍患儿模仿别人最常见的形式是模仿别人的语言。与他人对话时,不自主地重复对方刚刚说过的话。也有部分患者模仿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如动物的鼻音、动物的叫声、电视中特殊的声响等,还有重复叫喊自己的名字。其次是反复进行别人认为愚昧、可笑的动作,如致意性接吻、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等,由此又引起抽动障碍的行为紊乱问题。12.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头痛?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伴头痛的抽动障碍可能代表此病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病原因是与5-羟色胺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紊乱,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基本相同。所以抽动障碍和偏头痛同时出现在某些儿童身上,可能基于两者有相似的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异常。在临床中见到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偏头痛时,要想到是其伴随症状或共患病。13.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腹痛?           抽动障碍的患儿可叙述腹痛。腹痛可以是此病的并发症状。因为抽动障碍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躯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缩、放松频繁运动,用意识难以控制时肌群已疲劳也不停止抽动,产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消散、分解,刺激肌内神经而感到酸痛。同样原理,肌群抽动也可引起相应的肌群酸痛,如腹痛、胸痛、颈痛、上下肢痛等。抽动障碍孩子的腹痛特点是随抽动加重,而放松时减轻,无呕吐、大小便无异常。触诊时腹壁肌肉压痛,疼痛位置比较肤浅,各脏器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听诊无肠鸣音异常。化验检查无阳性发现轻症不用特殊处理,重者可让患儿平卧,深吸气放松,家长或医生轻轻按摩痛处即可随着治疗病情的好转,抽动症状的减轻,疼痛症状亦相应好转或消失。14. 抽动患儿为什么大都脾气不好?一般来说,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脾气不好的。其主要原因包括:1) 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2) 家长脾气暴躁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3)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过分压抑。教育方法不统一,孩子对软弱的一方容易发脾气,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4)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得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5)一些小的孩子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由于孩子的语言尚处在发展期,有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明白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愿家长不理解孩子着急易发脾气。6)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易出现脾气暴躁。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抽动障碍儿童本身就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15. 抽动障碍对患儿性格会造成什么影响?在抽动障碍患儿中,以内向型性格和心理防御水平偏高的性格多见。抽动障碍患儿会感觉社会压力很大,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每到公共场合就想控制自己,而越是紧张抽动越难以控制,结果还是成为众人的笑柄。反复的刺激过程,使患儿形成自卑心理及自闭现象,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人格心理越来越内向。病情的加重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注意孩子的性格变化,引导孩子主动地消除心理压力在孩子生长过程及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16.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抽动症状和其共患病。抽动症状主要包括:抽动的严重度、抽动的先兆冲动等。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秽语症的发作、抽动相关的活动受限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抽动先兆冲动是指抽动障碍患儿在抽动之前出现频繁的、不适的感觉现象,也与生活质量相关;抽动的严重度能显著预测患儿成年后身体、心理和认知领域的功能,与生活质量相关。共患病指伴发的各种精神、行为障碍。80%~90%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并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并发症常损害患儿的生活质量,比抽动造成的损害更严重,所以并发症变成了治疗的主要目标。17. 如何区分正常活泼儿童和抽动障碍患儿?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和抽动障碍的症状似乎一样,但并不难区分。首先,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其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行为可被理解,而抽动障碍患儿的行为呈无目的、杂乱的,表现得比较唐突、冲动、无法理解;其次,正常活泼儿童的活动虽多,但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中表现“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而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没有选择性,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最后,正常活泼儿童在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而抽动障碍患儿则无法控制自己。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8阅读量2579

扁平足儿童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病请描述:扁平足儿童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当今社会高速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现在一般家里普遍也就一个、两个孩子,对于小朋友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小朋友当中呢,扁平足是相当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现象。作为儿科临床一线的医生,为帮助家长朋友对于扁平足有更多的了解,让家里存在扁平足现象的小朋友能更舒适、更自在地生活,以下结合一些门诊案例来详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 患儿姓名:小逸,年龄:6 岁。小逸被诊断出有扁平足后,其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鞋子时显得颇为苦恼。]针对小逸这种状况,选对一双合适的鞋子意义重大。鞋子需具备良好的、稳固的支撑性与稳定性,能有力地助力维持足弓形态。应优先选择有一定合适高度且鞋底偏硬的款式,切勿让孩子穿过于软底或平底的鞋子。同时,要定期给孩子仔细地测量脚长,及时更换合脚尺码的鞋子,保证脚部有充足的、宽敞的空间与强大的支撑力。 患儿姓名:瑶瑶,年龄:7 岁。瑶瑶是扁平足患儿,平时非常喜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但之后往往会感觉脚部酸痛不适。]像瑶瑶这样的情况,必须牢牢地把控好站立和行走的时长。避免长时间不间断地站立或行走,以防严重地加重脚部的疲劳与不适。要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让孩子乖乖地坐下或舒舒服服地躺下使脚部得以充分地放松。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学会合理规划活动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患儿姓名:浩浩,年龄:8 岁。浩浩的扁平足症状较为显著,家长对于他的运动情况有所深深的担忧。]对于浩浩,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需格外谨慎。一些对脚部压力较小的运动较为适宜,例如游泳。水的浮力能够轻轻地减轻脚部承受的压力,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全身肌肉。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项,但要注意精心地调好座椅高度,避免脚部过度用力。而像跑步、跳跃等高强度运动则需依据孩子的具体状况适度开展,并且要做好运动后的放松与护理工作。 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留意以下要点。其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标准的坐姿与站姿,防止不良姿势给脚部增添额外压力。其二,鼓励孩子多进行一些针对脚部的锻炼,如脚趾抓地、踮脚尖等简单动作,这有助于显著增强足底肌肉力量。其三,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体重控制,体重过重会大大地加大脚部的负担。 患儿姓名:晨晨,年龄:9 岁。晨晨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扁平足让家长对他运动时的安全有所顾虑。]对于晨晨这样的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对脚部的精心保护。可以为其佩戴合适的护具,如护踝等,以有效地降低受伤的风险。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运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检查。 总之,对于扁平足儿童患者,在生活中需要全方位的关注与呵护。家长要紧紧地、密切地关注孩子的脚部状况,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形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划。通过正确选择鞋子、适度控制活动、保持良好姿势以及适当开展锻炼等举措,可以帮助扁平足儿童减少不适,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要定期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洞察病情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相信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扁平足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尽情畅享美好的童年生活。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2510

这可能是骨盆前倾!

病请描述:骨盆前倾是指骨盆相对于正常位置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骨盆存在7-15°的前倾角,如果前倾角超过15°,则可以定义为骨盆前倾。骨盆前倾会导致臀部后凸、小腹前凸的不良体态,也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不适、以及内脏功能障碍等后果。 骨盆前倾形成的原因 01 肌肉力量不平衡 后天性骨盆前倾,通常是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引起的。 久坐会导致腹部和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而变得松弛,同时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而缩短。诸多学者将这种肌肉力量的失衡称为下交叉综合征,即腰背部肌肉和髋部的髂腰肌紧张,这些肌肉的紧张状态会拉动骨盆,使其向前倾斜。与此同时,腹部肌肉和臀部肌肉薄弱,薄弱的腹部肌肉无法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也无法有效伸展髋关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骨盆前倾。 02 生物力线改变 身体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也是造成骨盆前倾的一个重要原因。 膝关节: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的患者,身体重心发生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身体会采取前倾骨盆的姿势来重新调整重心,同时膝关节的疼痛也会使得患者骨盆前倾来进行代偿,以减少膝关节的疼痛。 足部: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穿高跟鞋的患者,穿着高跟鞋时,患者需要增加腰椎的前凸角度、膝关节过度伸直,使身体重心前移来维持平衡,从而引发骨盆前倾。 另外一些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和拇外翻,改变了足底压力的正常分布,降低了足部的支撑力,因此需要骨盆、腰椎维持在不正常的体态来代偿,以保持平衡。 腹部:怀孕的女性以及过度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者,因为身体重心的改变,腰椎前凸增加,也会导致骨盆前倾的出现。 骨盆前倾的症状 01 体态改变 骨盆前倾患者由于骨盆后翘以及腰椎过度前凸,最常见出现小腹前凸、臀部后翘的体态,长期的骨盆前倾也会引起相关肌肉群变形,导致大腿前侧及小腿肌肉增粗,影响身体的整体美观。 02 慢性疼痛 骨盆前倾患者,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引起相关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导致腰部和背部出现疼痛。由于身体力线的改变,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肩部和颈部的不适和酸痛。 03 内脏功能障碍 严重的骨盆前倾,可能会影响盆腔内的脏器及生殖器官,引起便秘、女性痛经及月经周期失调等症状。 骨盆前倾的自检方法 01 立位测量 找一个平整垂直的墙壁,将臀部与背部贴在墙面上,右手握成拳塞到腰和墙壁之间。正常的腰椎弧度应该刚好允许一拳塞满腰椎和墙壁中间的空隙。如果背部与墙壁的空间增大,很可能就是出现了骨盆前倾。 02 骨性标记测试 自然站立,找到自己的髂前上棘和耻骨位置,两个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处这三个点构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跟地面垂直属于正常,如果这个平面明显向前倾倒,则高度提示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的治疗方法 01 3D打印矫形器 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团队针基于计算机辅助下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改良足部生物力学,最终可达到辅助纠正骨盆前倾的效果。 02 改善生活习惯 站立时,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左右及前后倾斜,保持腹部及臀部肌肉微微收紧,以维持良好的肌肉压力。 坐位时,选择有良好支撑的椅子,脚平放地面,膝盖与臀部同高。背部挺直,使用腰垫支撑腰部。避免久坐,避免翘二郎腿;减少穿高跟鞋,穿着舒适的鞋子;腹型肥胖者进行减肥。 03 康复锻炼 拉伸放松紧张肌群:髂腰肌牵伸训练、竖脊肌牵伸训练。 强化训练薄弱肌群:仰卧卷腹(腹部肌群锻炼)、臀桥(臀部肌群锻炼)。 进行这些锻炼时,重要的是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避免代偿动作,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骨盆前倾问题严重或伴随疼痛,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王金武 2024-06-13阅读量1714

脊柱侧弯的成因与预防—基于真...

病请描述:标题:脊柱侧弯的成因与预防—基于真实病例的分析   正文:   1. 脊柱侧弯的基本概念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呈现"S"形弯曲,其中存在一个凸向一侧的主弯和一个相对的次弯。这种异常的脊柱弯曲会导致身体姿态失调,给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脊柱侧弯的发病年龄一般集中在10-15岁之间,也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脊柱和周围肌肉、韧带等结构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极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异常变化。   2. 脊柱侧弯的成因分析 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脊柱侧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亲属中有人患有脊柱侧弯,子女罹患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某些基因变异有关,使脊柱结构和发育受到先天性影响。   (2)生长发育异常。青春期是脊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生长发育失调,如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营养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脊柱发育失衡,从而出现侧弯。   (3)肌肉协调失调。脊柱两侧的肌肉群需要保持良好的协调配合,才能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如果某些肌肉群发生失衡,如脊柱旋转肌群失调,就会导致脊柱逐步偏移变形。   (4)外部因素。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或站姿,背部肌肉紧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低头玩手机等,都会给脊柱施加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脊柱侧弯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遗传基础,也有后天生活环境及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预防和干预脊柱侧弯就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3. 脊柱侧弯的预防措施 针对造成脊柱侧弯的各种潜在因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筛查。对于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年进行体格检查,特别关注脊柱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3)合理的营养摄入。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为脊柱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预防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异常。   (4)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脊柱侧弯苗头的儿童,可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如脊柱伸展训练、核心肌群力量训练等,矫正脊柱异常并预防进一步恶化。 (5)定期随访监测。对于发现有脊柱侧弯倾向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进行定期随访检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防止侧弯程度加重。   综上所述,预防脊柱侧弯需要家长、学校、医疗等多方共同参与,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营养支持、专业训练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 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 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畸形。患者的躯干会呈现一个明显的"S"形弯曲,一侧肩膀高于另一侧,髋部也会发生位置偏移,给人以不对称的视觉印象。   (2)活动受限。严重的脊柱侧弯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如前屈、后伸、左右转动等动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3)疼痛症状。脊柱结构的变形会给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带来一定的压迫和牵拉,容易引发背部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感。   (4)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挤压胸腔,影响肺叶的正常发育和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5)心理负担。畸形的躯干外观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其产生自卑、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集中在外观畸形、活动受限、疼痛不适、功能障碍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5. 脊柱侧弯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脊柱侧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手段,观察患者的躯干外观、脊柱活动度、肌肉紧张度等情况,初步判断病变程度。   (3)影像学检查。常规采用X线片检查来评估脊柱的弯曲角度、旋转程度等指标,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必要时可进一步行MRI或CT等检查,排查其他脊柱疾病。   (4)鉴别诊断。除了原发性脊柱侧弯,还需要鉴别一些继发性侧弯,如结构性脊柱病变、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侧弯。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对脊柱侧弯的病因、严重程度等做出准确诊断,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6. 具体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真实的脊柱侧弯案例:   患者,女性,13岁。因发现背部不对称就诊。   病史:患者自6岁起就有明显的驼背表现,但家长一直未重视。最近1年来,背部畸形明显加重,出现左肩高于右肩的情况,行走时也感觉身体不稳。   体格检查:视诊可见患者的躯干呈现明显的"S"型侧弯,左肩高于右肩约3cm,髋部也略有偏移。脊柱活动度有所受限,但无明显疼痛。   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胸段主曲度约为35°,腰段次曲度约为25°,符合中度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颈段及骨龄发育正常。   综合分析:本例为原发性青春期脊柱侧弯,基于以下依据:   1) 发病年龄集中于青春期,符合侧弯的典型发病特点; 2) 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继发性病变; 3) 患者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病史,排除神经肌肉等继发性原因。   预防和治疗措施:   1) 积极开展专业的脊柱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力量训练、脊柱伸展矫正等,以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状态。   2) 建议夜间佩戴贴身式脊椎矫正支架,辅助改善脊柱畸形。   3)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家长要重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坐姿、适度锻炼等。   通过综合治疗,本例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身高、活动能力等也得到了恢复。这充分说明,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大多数青春期脊柱侧弯都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2527

儿童脊柱侧弯的表现-曹旭英

病请描述:儿童脊柱侧弯是指儿童颈胸段脊柱在视觉上发生侧弯、偏斜或曲折的病变性变形。这种病症主要由脊柱肌肉、脊柱骨骼结构发育不良、脊柱关节及脊柱软组织张力失衡等多种原因引起。 儿童脊柱侧弯的类型主要有偏斜性侧弯和曲折性侧弯。偏斜性侧弯是指小儿颈、胸段脊椎的视觉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偏斜,其原因是脊椎管内肌肉和脊椎间软组织紧张失衡,导致脊椎发生偏斜变形。曲折性侧弯则是指小儿颈、胸段脊椎的视觉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原因是脊椎骨骼结构发育不良,使脊椎发生弯曲变形。 轻度脊柱侧弯的儿童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少数儿童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会感到背部不适或疲劳。当脊柱侧弯发展到重度时,症状会更为明显,如腰酸背痛、姿势不平衡、站立或行走困难等。此外,脊柱侧弯还可能导致椎管狭窄、疼痛、麻木、虚弱和刺痛等症状,甚至影响儿童的身高和体型,如肩膀不对称等。 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习惯、加强腰背肌训练、适当运动、补充营养和避免使用不正确姿势等方式进行预防和矫正。此外,持续性的牵引治疗和中医手法推拿和按摩也可以帮助改善脊柱侧弯的症状。 对于中度至重度的脊柱侧弯,可能需要使用支具进行固定,并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使侧弯的脊柱能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脊柱侧弯的情况过于严重,如侧弯的角度超过20度,应用保守疗法治疗效果欠佳,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总之,儿童脊柱侧弯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病症。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脊柱侧弯会导致多种具体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双侧肩膀高低不等:在孩子站立时,从后面看可能会发现两侧肩膀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侧转动幅度差异:当孩子左右转头时,两侧转动的幅度可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一侧的转动幅度较小,而另一侧的转动幅度较大。 骨盆异常:骨盆可能表现出左右高低不等,比如穿裤子之后会出现裤腿一条短和一条长的情况。 左右脚鞋跟磨损有差异:观察孩子的左右脚鞋跟的磨损程度,可能会发现由于脊柱侧弯,双侧鞋跟的磨损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背部隆起畸形:当脊柱侧弯角度较大时,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会处于不同程度的拉长状态,进而导致脊柱两侧高度不同,背部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凸起,并伴有疼痛感。 肩胛骨不平衡:由于脊柱侧弯导致身体左右两侧受力不同,可能会影响到肩胛骨的位置,使其表现出高低不平或者倾斜程度增加的现象。 胸部不对称:脊柱侧弯还会影响肋骨和胸椎之间的关系,导致胸部左右不对称,一侧可能比另一侧更突出或凹陷。 肌肉紧张:脊柱侧弯会引起脊柱旁肌肉的张力失衡,导致这些肌肉变得紧张并产生持续性的收缩状态,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背部等处的肌肉僵硬、酸痛。 身高不一致:脊柱侧弯会影响到双下肢长度,因为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处于不同程度的拉长状态,可能导致脊柱两侧高度不同,进而影响身高。 以上都是儿童脊柱侧弯可能导致的症状,如果在早期发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明确病情后对症治疗。

生长发育 2024-05-27阅读量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