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虚脉 > 内容

虚脉内容

一张方两味药,换季咽炎出奇效

病请描述:        咽炎高发于季节交替时,时常伴随着鼻塞、咽痒、异物感等症状,较为严重时有发热,并会引起鼻炎,出现、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里,对咽喉肿痛的描述是这样的"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如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实热证;如肾阴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阴虚证。       《伤寒杂病论》中对咽喉痛有这样的描述: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这个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于少阴体质或患少阴病的人出现咽痛的情况。本证为少阴客热咽痛证。手少阴脉,“其支者上挟咽";足少阴脉,“循喉咙”。邪热客于少阴经脉,循经上扰而致咽痛。比如老年人一感冒就嗓子疼。后世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直接摘录此方,并更名为“如圣汤”。         需要注意的是,桔梗升提的力量比较强,有恶心、呃逆,或者呕吐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如果对自己体质不甚了解,必要时,还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陈旋 2024-04-28阅读量2225

空腹血糖8.250岁大姐,同...

病请描述:50岁糖尿病,空腹血糖8.2,失眠,现明显改善 ㅤ 50岁王大姐,刚来的时候血糖8.2,气色非常不好,很明显就是那种虚脱的瘦。 ㅤ 一年前诊断出来的2型糖尿病,当时没有治疗,血糖低的时候6.5,高的时候会高到8.9,其实很高了,但是她不想吃药,以为能靠饮食控制好,结果后来身体越来越差,出现入睡困难,便秘,感到害怕来找到我。 ㅤ 刻诊:脉细,苔白,舌胖、质暗淡。血压高压180,低压75,血糖8.2。 ㅤ 辨证后开方:太子参,五味子,麦冬,柏子仁,炒枣仁,首乌,丹参,砂仁,檀香,大黄,生黄芪。 ㅤ 服用7剂后口干现象缓解,睡眠改善,但依然感觉乏力多汗。高压140,低压70,空腹血糖7.3,都有了明显改善。这时,原方不变,再投7剂。最后,身体状态舒适,血糖平稳,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ㅤ 其实糖尿病并不难治,通过症状找到源头,再从源头 ㅤ 口干便干是阴虚,乏力消瘦容易出汗是气虚,这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而且王大姐除了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必须要解决血瘀的问题。 ㅤ 👉因而,我们来看这个方子: ㅤ 1、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 2、丹参、砂仁、檀香:行气活血,解决血瘀问题 3、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 4、大黄、首乌:通便 5、黄芪:补气 ㅤ 任何一种病,就像是一个机器出现故障了,只要找到故障的源头,那么机器就能运作,同理人也是一样。

王海颖 2024-04-01阅读量1295

中医药治疗膀胱癌

病请描述:高某,男,52岁 中医诊断:膀胱恶性肿瘤(脾肾气虚证)   西医诊断:膀胱癌 2023年8月因间断无痛性尿血,加重半月于医科大行膀胱镜检、病理诊断为膀胱肿瘤。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仅行一次全身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因电切除术及内窥镜并未根除,故欲求中医药治疗。 2024.1.14首次于门诊就诊,刻下:偶有右下腹、骶骨部分阵痛、抽痛感,无尿血、无口干口苦、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2024.1.28二次复诊,刻下:大便一日一次,稍不成形,左臂麻木不适,右下腹夜间隐痛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细。 患者舌象如下 案语: 膀胱癌属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肿瘤,病因复杂,较为明确的的治病因素是吸烟和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如沥青、燃料、橡胶、煤焦油等,通常最初的临床表现即为无痛性、间歇性的尿血,如洗肉样、茶水样。膀胱癌需要区别对待,对于浅表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医药的治疗侧重于预防其复发;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除膀胱切除外,中医可辅助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控制疾病发展。中医学上将膀胱肿瘤归属于“血淋”、“癃闭”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本虚标实的缘故,本虚为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肝气郁结等,标实为湿热、毒热、痰浊、瘀血为患。诊治时则以清热利湿、通利水道、健脾益肾、理气散结为主。 该患者属脾肾气虚之证,舌色淡,舌边有齿痕。选用黄芪、茯苓、白芍、甘草、甘草大枣补益脾气,山茱萸补益肾气的基础上,加用针对膀胱的专用药,天葵子、蜀羊泉、路路通、金樱子改善术后尿频、尿急等症状。为防补益太过滋腻,也加入陈皮、延胡索条畅气机,以畅达三焦。二诊时,患者术后仍感右下腹隐痛不适,左臂麻木感,故加用蜈蚣,借其走窜、攻通经络之功;加用入肾经的骨碎补和入肝经的续断,补益肝肾,行瘀血敛新血,加速骨质及肌肉的恢复。

付晓伶 2024-04-01阅读量1404

偏头痛急性发作怎么办?

病请描述:华荣医有缘,告头痛病友书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怎么办?:口服通天与穴位按压通窍救心油头痛是全球最常见疾病,然而人类除了止痛药束手无策!多年来忍受头痛困扰的您,或许走遍各地求医无门,或者依赖止痛药效果却不显已无路可走,或者家人父母子女亦受头痛的折磨。辗转到广州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医师求医,大多数人摆脱了痛苦,摆脱了止痛药的困扰,经过3个月治疗重现生活精彩。  华荣主任深耕临床经典三十余年,推崇《伤寒论》《脾胃论》,拜师当代国医名师,传承中医精髓,临床治疗头痛患者成千上万,有许多已摆脱困扰痊愈,还有些在逐步好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更一村。现代医学对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治疗上更是难以攻克。华荣主任头痛专病团队,孜孜不倦,科研成果颇丰,临床效果显著,论文发表在中国《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中医药杂志》等学术期刊及国家中医药学术会议交流。已经毕业研究生20余人。跟随华荣主任门诊的病人经中医药治疗后,能摆脱止痛药,头痛程度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大多数患者可达到好转或治愈,疗效确切。  头痛是十分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的医生,更需要“听话”的患者,加入头痛慢病会员,聆听头痛必修课,学会头痛自我管理,保证医患双方互动,由头痛专病团队全程跟踪、随访、管理病情,确保疗程连续,防止疗程中断,保证疗效。偏头痛,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一侧头痛暴作,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痛或跳痛,痛止如常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多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劳累过度而引发。偏头痛的好发部位为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发作时疼痛剧烈,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如情志不畅等与肝相关以外,常伴随纳差、腹泻、反酸、嗳气,甚至胃痛等脾胃不适症状,或是既往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胃肠疾病。华荣主任提出以肝脾胃同调为法论治偏头痛,缓则汤药细细图之,急则针灸、穴位按摩通达经络,调节周身脏腑经络之气,使急性发作偏头痛症状迅速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病机为肝阳上亢,气血泛涌,上冲于脑,发为头痛。或情志不遂,气滞不行,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亏虚,突受六淫七情影响,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急性期当以疏风散邪、通络行气止痛,清热平肝活血为法。一;急性期口服通天口服液,通天口服液可多靶点改善脑循环功能,有效防治血管神经相关疾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从集性头痛服用方法:缓解期:每次一支,每日三次。急性发作时:第一日:即刻、服药1小时后、2小时后、4小时后各服10ml,以后每6小时服10ml。第二日、三日:一次10ml,一日3次,三天为一疗程。尽量不服用止痛药二穴位按压按摩擦通窍救心油通窍救心油含有6种名贵中药香料,经百年老字号广药白云山星群药业研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急性发作能有效控制缓解疼痛。小小一樽大作用聚酯药瓶更实用方便患者口服滴用[穴位]耳尖放血  百会  太阳头维  角孙  率谷  风池  太冲  阿是穴      耳尖放血:搓耳使血管更明显充盈,折耳,使用面签蘸取75%酒精或碘伏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约30滴血,后用棉签或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状态,如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嘱患者平卧休息。注意局部有疤痕、溃疡、皮肤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不可用。百会穴:在头部,头顶正中,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连线的中点。百会为诸阳之会,有清散头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效。太阳穴:在眉尖与外眼角之间,再向外移一寸凹陷中。经外奇穴,有清头明目之效。可点刺出血。头维穴: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前正中线旁开4.5寸。足阳明胃经穴,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穴,有祛风止痛,清头明目之效。角孙穴:折耳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角孙系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及足少阳胆经之会穴,可清热散风,清头名目之功效。率谷穴:在侧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足少阳胆经之穴,具有清热散风之效,头维穴可向此穴透刺,两者连线按摩效果佳。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外凹陷处。风池系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穴,是疏风清热、通达脑目脉络之重要腧穴,可治疗头脑、五官、颈项部诸多疾病。深处有延髓,针刺需小心,针尖向下,鼻尖方向。按压时当向内向下深按为宜。太冲穴:在足背,当足大趾二趾之间趾缝纹头后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可疏肝理气,调经和血息风之效。阿是穴:即按压疼痛最明显处,此处可按压或刺络出血。另外:急性期伴有恶心欲呕、胃肠道反应时,可加用足三里、内关、合谷穴,调畅脾胃,使气机得以疏达。按语:《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冷庐医话》:“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华荣主任于偏头痛方面研究颇深,主张以肝脾胃同调为法,此急性期选穴亦是基于此法理念,急性期以肝胆为主,脾胃发病为辅,组穴故当以清泻肝火,调达气机为主,临床辨证辨治灵活,选穴亦当有变化。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配以汤药治疗之外,急性发作期予穴位按摩,患者当即即可进行自救,对于缓解患者急性病痛有很大帮助。2022,4-22

华荣 2024-03-01阅读量1675

肾癌的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肖某,男,78岁,2011年9月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中药调理至今,未见复发转移。 2023.9.30首次予付医生处就诊中药治疗欲调理、防止复发。 刻下:眼睛睁不开、下眼睑胃纳可、浮肿;双上臂麻木;双下肢轻度浮肿;胸以上易汗出;手足冷;胃纳可;苔白腻;脉濡滑有力。 予: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伸筋草+木瓜+丝瓜络 2023.10.28第三次就诊时,述眼睛睁不开现象好转;每日下午3点后眼睑浮肿、沉重;胸以上汗出无明显好转;时有畏寒;二便调;胃纳可。舌淡苔薄白,有瘀点。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利水祛湿的芡实15g;温中祛寒的熟附片9g;健益脾气的山药15g等 2023.12.23第六次就诊时,自述上半身汗出明显好转;夜尿频;眼睑浮肿沉重稍有好转;仍有手足冷、畏寒;二便调;夜寐安;舌苔白腻。 眼睑浮肿: 案语: 祖国传统医学中无肾癌病名的记载,多属于中医学的“血尿”、“腰痛”、“肾积”等范畴。中医辨证体系认为,肾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肾经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肾脏功能失调。根据中医理论,肾脏主藏精,掌管水液代谢,肾阳主温煦,肾阴主滋养,一般分为湿热内阻、瘀毒内结、肾阴不足、肝肾阳虚四种证型。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核心在于调节肾经,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在临床上诊治应依据实就泄、虚就补的总体原则进行治疗。 对于早期肾癌,临床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疗效较佳。对于晚期肾癌,可采取化疗或中西医结合的手段进行治疗。患者化疗期间结合中医协同治疗,可有效减少化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本方针对患者年老体衰,先后天之本亏损之态,重用熟附片、熟地黄、肉苁蓉等温补肾阳,又加用肉桂引火归元,温补下焦脾肾,以改善阳郁于内,时有畏寒、双下肢浮肿等症状。同时采用收敛固涩津液的五味子、麦冬、石斛等,防止上半身汗出过多损耗阴液。补益的同时也要加用理气药陈皮、郁金等,畅通三焦,以防滋腻太多,困于中焦,加重脾胃负担。

付晓伶 2024-02-18阅读量1173

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03

病请描述:综合以上资料,目前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报道,认为病属热证、实证者较多,主要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法治疗而对于属虚证者则论述少而简略。近年有学者注意到清法、下法等传统治法亦有乏效,难以满足不同证型病人的需要。且久用攻伐之品,耗伤正气,病尤难愈。这提示我们要提高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就不能局限于“肝胆气郁”、“湿热致病”之说,应根据临床实际而有所创新。我们根据历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国内中医药界对本病的治疗报道,以及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情的发展过程为在病的早、中期,病机多为湿热内蕴、肝胆气郁,治宜清利湿热、疏理肝气。如病情反复发作,湿热与胆汁相搏结,可有胆石形成病至后期,随着邪正的消长盛衰,呈现虚实错杂的病机变化。一方面,病邪久留不去,时消时长另一方面,病邪久留,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阴阳气血的偏衰或不足。其中阴偏虚者可表现为肝阴不足证气偏衰者可表现为脾气虚证或二者并见,表现为肝脾两虚、气阴不足证少部分病人也可能兼有阳虚还可产生“湿热”、“砂石”、“癖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既是脏腑功能紊乱的结果,又可进一步加重脏腑的损伤而致虚损,形成正虚邪实、正虚邪恋等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有关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报道较少,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规律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我们尝试将这一证型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治以滋阴柔肝之法,将张仲景芍药甘草汤、麦门冬汤与《柳州医话》一贯煎结合起来,稍加变化,组成滋阴柔肝汤白芍药、炙甘草、麦门冬、北沙参、生地黄、制首乌、构祀子、全当归、川柬子,并随证加减治疗。结果表明滋阴柔肝法能较好地改善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临床症状,并能获得较长的临床缓解期,是治疗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途径。下面,拟从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治法、方药组成规律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2.2临证诊治实例与实践感悟 在临床实际中,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患者由于个体的差异,病程长短的不同,其肝阴不足的轻重程度不尽相同。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科从事本课题研究的两年当中,观察了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其中证属肝胆湿热者106例,属肝胆气郁者50例,属肝阴不足者44例。而在这44例肝阴不足证患者中,单纯阴虚者21例,阴虚兼气虚者11例,阴虚兼湿热者12例。提示肝阴不足证在慢性胆囊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本病发展至中、后期尤其是病程较长的女性、老年患者所表现的重要证型之一。针对肝阴不足的病机,治以滋阴柔肝之法,能较好地消除临床不适症状,获得较长的临床缓解期。 女性患者中多见阴虚肝郁之证,与其肝阴肝血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如诊治黄女,36岁。右胁反复胀痛两年余,平素情志抑郁,迭进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初时见效,久则无效。曾查肝胆超,示胆囊壁毛糙,胆汁透声差,囊内多发胆结石,有移动。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刻诊:右胁胀痛,有时向肩背放射,烦劳时痛增,善太息,口干,食纳不馨,腹胀,大便干,舌红少苔,脉左关弦细而涩,右脉细。证属阴虚肝郁,宜滋阴柔肝疏郁。患者屡进疏肝理气之品无效,盖疏理太过伤及阴血矣。脉弦细而涩,即为肝阴亏损之明征,故以养阴柔肝疏郁之品而取效。合欢皮、玫瑰花等,品虽疏郁而不伤阴血,但仍有耗气伤肝之嫌,用量宜轻,中病即止。 总之,滋阴柔肝法对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途径。 本文选自:石玮等,滋阴柔肝法治疗`使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滋阴柔肝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阴不足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2-04阅读量1408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癌化疗副反...

病请描述:患者杨某,女,65岁,2023.12因“子宫内膜癌术后1年”就诊。患者 2022.11因阴道流血流液就诊于妇产科医院,行B超检查示:宫腔占位,大小44*22mm,后于2022.12.20行腹腔镜下子宫及附件全切术,术后病理:子宫弥漫型内膜样癌,ⅢB期,pT3bN0M0,2023.3-7行术后术后化疗35次,化疗6次,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末次化疗时间:2023.11.10。刻下:患者自诉化疗后双手及下肢麻木,双手肌肉萎缩,时有酸胀,遇寒冷后麻木加重,手足不温,乏力,胃纳可,夜寐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予以黄芪桂枝五物加减。 二诊时,患者自诉双手及下肢麻木感明显好转,精神好转,乏力好转。后持续服用该方加减,诸症好转。 按:肢端麻木是化疗后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导致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西医主要以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口服为主,但通常效果欠佳,很多患者的肢端麻木甚至持续到化疗结束后很长时间仍然不愈。中医则认为这种情况属于祖国医学之“血痹”范畴,肿瘤术后化疗,耗伤精气,气血亏虚,机体失养,营卫不固,腠理开,外感邪气客于血脉,血络不畅,肌肤失于濡养而致指端麻木不仁;故治宜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为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桂枝五物汤:始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主治血痹、风痹。临床运用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脉沉、细、微为辨证要点;方中黄芪为君药,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补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二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甘草调和诸味,也可缓急止痛,以为佐使。 本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底方,结合患者症情,加入四逆散以通阳解逆,疏阳气,温四肢,合以鸡血藤、丝瓜络、木瓜加强通络效果,考虑患者恶性肿瘤病史,予龙葵、天葵子解解毒抗癌,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付晓伶 2023-12-25阅读量2182

中医药治疗胸腺鳞癌

病请描述:患者钱某,2022年12月份发现胸腺鳞癌。 2023年2月20日PET-CT示:右侧纵隔软组织占位,大小约9.9x6.6cm,形态不规则,代谢增高,SUVmax12.9,纵隔气管旁(4R)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6x0.9cm,代谢增高,SUVmax6.5,双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后行四次化疗及一次放疗,同时在付教授处进行中医药治疗。 2023年11月14日复查PET-CT示:前纵隔内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大小约5.3X2.9cm,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约7.0;病灶与局部心包和血管分界不清,邻近前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右侧胸膜多发结节状增厚,代谢增高,SUVmax约7.1;心包局部增厚伴代谢增高,SUVmax约5.7。纵隔4R组及右肺门淋巴结可见,代谢增高,SUVmax约4.1;左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报告及舌象如下: 案语: 胸腺癌通常是指胸腺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可能是由于电离辐射、吸烟、酗酒或者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胸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肿块、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贫血、发热等不良症状,须尽早治疗。我们在临床中的治疗通常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化痰软坚。 同时,付教授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主张注重身体自身的正气,运用补虚扶正之药。《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正是通过内虚起作用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脏腑平衡的阴阳气血功能就是正气,自然界各种有形无形的有害物质都属于邪气,正气亏虚导致邪气入侵,这是发病的内因。现代医学观点中的免疫功能,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即属于中医的〝正气〞范畴。在病人放化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治疗,9个月后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其症状与舌脉也得到较大改善。 付教授在治疗中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所以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

付晓伶 2023-12-19阅读量1634

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

病请描述:患者倪某,男,因转移性肠肿瘤来付主任处就诊,患者于三月前出现寐差,入睡困难,夜梦多。付主任从病人整体入手,对其舌脉以及其他症状入手,给予病人特异性治疗,用药酸枣仁、煅龙骨、牡蛎等,以滋阴安神,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刻下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舌边红,苔中后部黄腻。 案语: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是在讲因卫阳盛于外,营阴虚于内,卫阳不能入于阴,引起不寐。 不寐辨证首分虚实。虚症,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付晓伶 2023-12-04阅读量1328

阳痿从肝论证体会

病请描述:从肝论治阳痿体会   案例:李某,40岁,2023年,3月20就诊。主诉:阳痿伴乏力胸闷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平时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时常加班,与妻子不和,近半年阴茎勃起困难,性欲底下,伴胸闷气短,两胁胀满,时有哎气,饮食不规律,纳差。二便调畅。舌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辩证:本病患者属于肝郁不舒,肾阴亏虚,宗筋不畅。处方:柴胡10香附10郁金10白芍15合欢皮20青皮10陈皮10蒺藜30山茱萸15五味子15肉苁蓉9蜈蚣3甘草9上方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二诊,上方服两周后,病人自述夫妻生活已经可以完成,就是硬度不够,时间短,乏力胸闷好转,舌淡脉弦细,原方加熟地黄,菟丝子滋补肾精。一个月后信息告知阳痿已好,精神状态比以前都好,夫妻关系也改善。     体会:本例患者平素压力过大,心情抑郁,过度劳累。病机属于肝郁气滞,精气不足,宗筋失养,导致阴茎勃起困难。当今社会男人压力太大,抑郁的心理障碍者常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当包括阴茎勃起和射精功能,从肝论证阳痿正是抓住肝郁不舒,疏泄失常这一病机。方中柴胡,郁金,香附,青皮疏肝解郁,畅通血脉,使血管、神经放松。用当归,白芍,枸杞,山茱萸滋养肝血,两者如渠成水至,阴茎气血冲赢,自然勃起,再稍佐补阳要如肉苁蓉等亦阳中求阴,以助勃起持久,约束有力,如此理气养血,刚柔并济,消补兼施提现中医辩证论证思想。而不是掉入阳痿即是阳虚的“怪论”,诸不知阴虚亏占十之七八,气郁血虚也司空见惯,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等实证。     阳痿是难以启齿的“隐疾”,可带来生活质量下降,与配偶关系紧张,甚至家庭破裂,患者自尊心、自信心下降的后果。阳痿的病因复杂,它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脏腑、多系统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阳痿是个神奇的疾病,中医辩证论治,不仅注重阴茎勃起的症状,还重视心、肝、脾、肺、肾脏腑的调理,更强调患者夫妻双方心理互感以及协调配合,综合治疗。

王贻江 2023-09-26阅读量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