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更年期肥胖 > 检查

更年期肥胖检查

更年期肥胖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

病请描述: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 瑞金医院专家揭秘5大风险因素,教你科学预防!——来自费健主任的暖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年,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多女性关心的问题:为什么甲状腺癌偏偏“偏爱”女性? 一、数据触目惊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根据最新研究,全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中国女性更是“重灾区”。比如河南一项针对31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肥胖、长期压力大、多次流产等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而韩国研究显示,女性孕期和更年期的激素波动也可能“推波助澜”。 更扎心的是,很多女性确诊时还很年轻。我接诊过最小的患者只有12岁,她的妈妈哭着问我:“医生,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其实,甲状腺癌的“偏爱”背后,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患。 二、5大危险因素,女性一定要警惕! 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的临床经验,女性甲状腺癌高发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激素波动“暗藏危机” 雌激素可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 孕期、更年期激素剧烈变化时风险更高。 流产≥2次的女性患病风险是未流产者的2.2倍(河南研究数据)。 压力大、情绪差是“隐形推手” 长期焦虑、抑郁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3倍! 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肥胖是“沉默的帮凶” BMI≥24的女性,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 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 辐射暴露“埋下祸根” 儿童期接受过头颈部X光或CT检查,风险显著增加。 手机、电脑辐射暂无直接证据,但建议减少长时间贴身使用。 家族遗传“难以忽视” 直系亲属有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2.5倍。 尤其要警惕家族中多人患癌的情况。 三、预防指南:做好3件事,远离甲状腺危机! 别慌!甲状腺癌虽是“高发癌”,但90%以上是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肥胖、长期压力大)建议每年做1次甲状腺超声。 普通女性从30岁开始,每2年检查1次。 生活调节:从细节入手 减压秘诀:每天冥想10分钟,或培养运动习惯(瑜伽、快走都不错)。 饮食建议:少吃腌制食品,碘摄入要适量(沿海地区少吃海带紫菜,内陆可适量补碘)。 科学治疗:别让“过度诊断”坑了你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95%是良性,无需手术。 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可先观察或者选择消融,盲目开刀可能得不偿失。(具体请咨询专家) 四、费医生暖心提醒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女性因为焦虑结节而失眠,也见过患者因忽视体检错过最佳治疗期。想告诉大家: 甲状腺是情绪的“晴雨表”,少生气、多微笑,就是最好的防癌药。 科学治疗比恐慌更重要!哪怕确诊癌症,规范化手术或微创消融也能帮您重获健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关注甲状腺,更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抵御疾病最坚固的盾牌! 我是费健医生,全网粉丝超100万,专注甲状腺疾病科普。如果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瑞金医院线上平台咨询。记住:早一步了解,多一份安心!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414

为什么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总是&...

病请描述:为什么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总是“结伴而来”? ——瑞金医院专家揭秘背后的健康密码文/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30年来,我做过上万台外科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超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乳腺癌患者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癌?而甲状腺癌患者也面临更高的乳腺癌风险?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器官,背后竟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数据说话: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姐妹情” 女性高发: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甲状腺癌位列第三,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风险翻倍: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再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是普通女性的4.48倍,反之亦然。 发病年轻化:双原发癌(同时或先后患两种癌)患者确诊年龄更小,集中在40-50岁。 划重点:这两种癌为何“偏爱”女性?答案藏在激素、基因和生活方式里! 二、揭秘四大幕后推手 1. 激素的“双刃剑效应” 雌激素不仅是女性魅力的象征,也可能成为癌症的推手: 乳腺癌: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可能诱发癌变。 甲状腺癌:雌激素能激活甲状腺细胞中的特殊受体,促进肿瘤生长。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肥胖(脂肪组织分泌雌激素)都会增加风险。 小贴士:绝经后女性如需激素治疗,务必遵医嘱定期监测甲状腺! 2. 基因里的“危险信号” 某些基因突变会让癌症风险飙升: Cowden综合征(PTEN基因突变):同时增加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 PARP4基因:与两种癌的发病均相关。 家族史预警:一级亲属患癌,你的风险可能翻倍!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和甲状腺检查。 3. 医疗干预的“蝴蝶效应” 治疗癌症的手段可能带来新风险: 放疗:乳腺癌放疗可能让甲状腺暴露在辐射中。 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此治疗后,乳腺癌风险略增。 频繁CT检查:辐射累积可能影响甲状腺。 医生的心里话:治疗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做好防护,但不必因噎废食! 4. 生活方式“埋雷” 肥胖: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是癌症的“助燃剂”。 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削弱免疫力,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碘摄入异常:甲状腺和乳腺都需要碘,但过量或不足都可能扰乱平衡。 行动清单:✅ 保持BMI<24,腰围<80cm(女性);✅ 每天运动30分钟,释放压力;✅ 合理补碘。 三、给女性的防癌指南 乳腺癌患者必看 术后随访:每年做甲状腺超声+功能检查。 减少不必要的CT等辐射性检查。 关注ER/PR阳性结果(这类患者甲状腺癌风险更高)。 甲状腺癌患者注意 定期乳腺钼靶或超声筛查。 控制TSH水平(促甲状腺激素),避免过度刺激。 若T3/T4激素水平高,警惕乳腺病变。 费医生的暖心提醒:癌症不是“命中注定”,早期发现治愈率超90%! 四、未来可期:科学防癌,活得漂亮 近年来,医学界已发现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共享多条分子通路,比如HER-2蛋白过表达、雌激素受体交叉作用等。这些发现让“精准筛查”成为可能。 作为医生,我始终相信: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听懂身体的“警报”,用科学武装自己。如果你有家族史、激素紊乱或长期压力大,不妨把这份文章转发给闺蜜,一起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推荐理由:本文综合近5年权威研究,用数据破除谣言,用行动代替焦虑。我是费健,在瑞金医院等你,线上线下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参考《肿瘤防治研究》《Cancers》《中华肿瘤杂志》等权威期刊,数据截至2025年4月)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474

这种癌,全球每2例中1例来自...

病请描述:这种癌,全球每2例中1例来自中国,近10年发病翻倍 ——面对悄悄攀升的健康威胁,这些知识能救你!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从医30年,我做了上万台甲状腺手术,也通过微创消融帮助许多患者恢复健康。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低调却凶猛”的疾病——甲状腺癌。 为什么它值得关注?一组数据告诉你真相: 全球每2个甲状腺癌患者,就有1个是中国人(2022年数据)。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 近10年发病率翻倍增长,但死亡率保持低位——早发现是关键! 一、     甲状腺癌的“偏爱清单”: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甲状腺像一只“蝴蝶”趴在喉咙下方,虽然小,却掌管着全身代谢。当它“黑化”成癌时,往往与这些因素有关: 辐射暴露 儿童期颈部X光、CT检查风险最高。 手机别贴耳打太久,安检时远离辐射源。 碘的“过山车” 缺碘(内陆地区常见)和碘过量(沿海爱吃海鲜人群)都危险。 简单自测:吃碘盐的沿海居民,可偶尔选无碘盐;内陆朋友坚持碘盐。 雌激素的“双刃剑” 避孕药、更年期激素治疗需遵医嘱,别擅自长期使用。 孕期、哺乳期激素波动期,建议加做甲状腺超声。 肥胖和压力 体重超标会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 焦虑、熬夜会削弱免疫力,癌细胞更易“钻空子”。 基因突变 家族中若有甲状腺癌患者,建议定期筛查BRAF、RET等基因。 二、     预防秘籍:做对这4件事,风险降一半 筛查要“聪明” 20岁后,每年体检加一项甲状腺超声(比触诊准10倍!)。 查出结节别慌!90%是良性,只需定期复查。 饮食黄金法则 饮食均衡,荤素搭配,新鲜水果蔬菜不能少。 少吃腊肉、香肠等加工食品,亚硝酸盐是隐形杀手。 远离辐射陷阱 做X光时主动要求戴铅围脖。 手机睡觉别放床头,通话多用耳机。 情绪管理 压力大时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重复5次。 三、治疗新突破:微创、精准、副作用小 作为外科医生,我亲历了甲状腺治疗的三大革新: 腔镜(机器人)手术 伤口从6cm缩至1cm,术后疤痕几乎看不见。 热消融技术 针对1cm以下低危结节,不用开刀。 精准靶向药 晚期患者用乐伐替尼等药物,可延长生存期3年以上。 费医生暖心提醒 上周门诊遇到一位32岁的女孩,体检发现4mm甲状腺结节,吓得整夜失眠。其实,甲状腺癌并不可怕: 95%的甲状腺癌是“懒癌”,进展缓慢,治愈率超90%。 过度治疗比癌症本身更危险!部分微小癌只需观察,贸然手术反而影响生活质量。 健康是场持久战,与其焦虑,不如行动。从今天起,少熬夜、多微笑,给甲状腺一个温柔的拥抱吧! 本文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癌精准手术与微创消融,全网科普粉丝超100万。推荐理由:融合30年临床经验+国际权威数据,给你听得懂、用得上的防癌指南。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614

乳腺癌日常如何预防?饮食要吃...

病请描述:  乳腺癌大多发生于35~55岁的女性中,这种疾病对女性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女性在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的身体及精神一些关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受到乳腺癌的伤害。   乳腺癌日常如何预防?   1、注意平衡饮食   适当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肥胖发生。避免使用含雌激素药物。长期口服避孕药,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等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及保健品。   2、母乳喂养   尽可能母乳喂养婴儿,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特别是更年期女性。   3、避免射线   减少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加强放射线防护工作。   4、治疗良性病变   积极治疗乳腺的良性病变。   5、保持心情舒畅   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避免情绪激动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从而会减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6、学会自查   凡40岁以上的女性均应学会自查方法,对45岁以上有危险因素的女性更应重视自我检查。有下列征象者,如乳房包块、皮肤瘙痒、增厚、炎性改变、乳房形态改变、乳汁分泌、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就诊。   这些食物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1、水果类:平时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尤其是葡萄、猕猴桃、柠檬、草莓、柑橘、无花果、黑覆盆子等,这些水果不仅含有多重维生素,还具有抗癌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基胺合成的物质。   2、蔬菜类:番茄、胡萝卜、菜花、南瓜、大蒜、元葱、芦笋、黄瓜、丝瓜、萝卜和一些绿叶蔬菜等。大豆+大白菜是经典的预防食物,大豆中含有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过高乃是引发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椰菜和甘蓝芽也是不错的蔬菜,有助于形成无机盐,抑制肿瘤的生长。   3、菌类: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较强的防癌作用。   4、坚果: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癌的效果。   5、鱼类:黄鱼、甲鱼、泥鳅、带鱼、章鱼、鱿鱼、海参、牡蛎以及海带、海蒿子等,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保护乳腺、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   要预防乳腺癌,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酸性,而海藻这类含碘、含钙较多的食物,能调节和平衡血液的酸碱度,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有研究发现含微量元素锌和硒的食物对预防乳腺癌有着特殊的功效,硒元素能够防止致癌物质与正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从而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锌元素则能抑制人体不同部位的癌症。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青花鱼、鳗鱼、海带、豆类、芝麻、胡桃等,含硒量较高的食物有鱼类、猪腰、荠菜、大蒜、香菇、洋葱、番茄、南瓜等。

赵华栋 2024-10-30阅读量2282

更年期肥胖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路院区

三级甲等 预约量:58.3万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1万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