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烦热 > 内容

烦热内容

慢阻肺的并发症骨质疏松及防治...

病请描述:        对于慢阻肺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的防治对策,建议如下:        1、对骨质疏松的专病治疗,可以挂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诊治。            2、对于慢阻肺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精准化治疗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长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因此精准化使用激素获得治疗慢阻肺患者的获益最大化非常重要。         ICS通过发挥其抗感染作用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ICS的使用如何更加精准,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ICS的治疗达到最大的临床获益,之前还没有更好的临床推荐。GOLD2020对此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对于有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病史、中度慢阻肺急性加重≥2次/年(均在适当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维持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300/μl,具有哮喘病史或者合并哮喘的患者,强烈支持在慢阻肺的初始治疗中包含ICS,对于每年1次中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外周血EOS在100~300/μl的患者,可考虑使用ICS。注意,如果患者有反复的肺炎,外周血EOS<100/μl,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则反对使用ICS。既往的研究报道使用ICS可能会增加慢阻肺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         GOLD2020首次对ICS的使用与否提出了临床推荐,为慢阻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建议。鉴于中国慢阻肺患者人群既往多有不规则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而影响外周血常规结果,临床见到急性加重频繁具有严重气道炎症特征的患者EOS并不高。因此,中国患者可以尝试以100/μl为使用ICS的界值,更精确的中国慢阻肺患者EOS临界值还在探索研究中。         近年的研究强调了COPD患者基线(EOS)计数与ICS降低急性加重频率之间的关系。IMPACT试验显示,与双重疗法相比,每日1次单吸入三联疗法显著减少了急性加重。2019年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报道了IMPACT研究的事后分析,探索血液EOS计数和吸烟状况对ICS治疗反应的影响。该分析通过多种建模方式,发现与不含ICS的双支扩剂组(乌美澳铵维兰特罗)相比,含ICS方案(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频率的获益幅度与血液EOS计数成正比。血EOS计数少于90/μl时,三联疗法与双支扩剂之间中重度急性加重率比为0.88(95%CI0.74~1.04);血EOS计数>310/μl时,该率比为0.56(95%Cl0.47~0.66);在这2种EOS水平,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的相应率比分别为1.09(95%Cl0.91~1.29)和0.56(95%CI0.47~0.66)。不同水平的血EOS,三联疗法与双支扩剂组在FEV,、TDI和SGRQ总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类似。吸烟状态改变了EOS计数与疗效(包括中重度急性加重,TDI和FEV,)之间的关系,在任何EOS水平,既往吸烟者对ICS的治疗反应都比正在吸烟者更敏感。这表明,对于有急性加重病史的COPD患者,血液EOS计数和吸烟状况有潜力在临床实践中优化ICS的使用。        近年来的研究关注到EOS计数在慢阻肺治疗中的潜在标志物价值,可用于指导患者是否使用ICS治疗,然而目前关于EOS在慢阻肺中的指导地位仍有争论。         GOLD2020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一般而言,ICS对于外周血EOS<100/μl的慢阻肺患者可能效果欠佳,对于外周血EOS>300/μl的慢阻肺患者可能效果较好,这2个阈值可初步预测患者是否会从ICS的治疗中获得临床获益。同时GOLD2020也指出,将外周血EOS计数用于预测ICS时还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结合,比如既往的急性加重病史。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吸姻、人种、地域等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EOS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指导作用,GOLD2020总结了来自丹麦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外周血EOS较低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较差,嗜酸性粒细胞指导的治疗有助于减少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持续时间。目前的研究关于外周血EOS计数与ICS疗效的关系仍存在不同的结果,ICS用于慢阻肺患者一定要进行个体化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3、中医药脏腑辩证综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名为喘病、肺胀,中医认为因气根于肾,主于肺,慢阻肺患者年老体虚,下元虚惫,加之喘咳日久,积年不愈,必伤肺气,反复发作,由肺及肾,必致肺肾俱虚。肺不主气而气滞,肾不纳气而气逆,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肺肾之气不能交相贯通,以致清气难人,浊气难出,滞于胸中,壅埋于肺而成肺胀。长期患病,肺肾气虚,症状见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等。慢阻肺疾病过程中会表现多种证型。         慢阻肺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常常会表现为骨质疏松的中医临证表现。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气”密切相关,“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主要有以下四种骨质疏松的中医证型:       (1)肾虚证,肾虚又分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患者主要有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增多、舌胖嫩,边有齿印,脉沉迟或无力等等;       (2)肝肾阴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3)脾肾两虚证,患者常表现为腰髋冷痛、腰膝酸软、弯腰驼背、畏寒喜暖、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       (4)血瘀气滞证,患者表现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         此外,还有一些人会伴有痰湿比较重,苔黄腻等等。         临床上常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蛤蚧、五味子、熟地黄、紫河车、补骨脂、煅磁石补肺纳肾;龟胶、鹿角胶、狗脊、杜仲、牛膝、锁阳、狗骨、威灵仙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厚朴、陈皮行气消痰,降逆平喘。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若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等等。这些治疗用药对慢阻肺有明确治疗效果,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王智刚 2021-03-20阅读量1.1万

做梦是失眠吗?

病请描述:做梦是失眠吗? 门诊有很多患者来看失眠,很多反映一晚上都在做梦,认为做梦影响了睡眠质量,希望中药调理睡眠不要做梦。做梦一定就是失眠吗?      其实不然,做梦是人体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脑海中出现各种情景,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梦通常都是发生于快波睡眠中。有人会说,睡眠就是要让大脑关机休息,做梦不就不能保证大脑休息了?其实睡眠并不是大脑完全静止状态,而是大脑的修复调整状态,大脑在人睡眠时仍有活动,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睡眠需要从慢波进入到快波中作为一个周期,交替数次完成。慢波的时间一般在90分钟左右,快波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我们的深睡眠一般在慢波期,而快波期就直接关系到做梦状态。如果在慢波期中醒来,对于做梦的内容一般没有回忆。但是,如果是在快波期醒来,就会对做梦内容记忆清晰。说到这里,大家就大致了解了做梦的机理并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生理现象,那么问题又来了,很多人会说:“我睡了一晚上,都说我打呼了,做了一晚上的梦,但是醒来觉得很累,做梦到底影响睡眠吗?”把睡眠归咎做梦是不合理的,因为梦没有影响睡眠的连续性,所以很难说梦能否成为判断失眠症与否的关键。那关键点在哪?关键点在于我们第2天醒来的时候的状态,如果身心愉悦、精力充沛那就是没有影响;反之,如果身心俱疲,疲劳感较明显,睡眠质量受到影响。     同样是做梦,为什么不同的人体验感却不同?顾医师从临床治疗的失眠患者总结来看,频繁做梦和焦虑、情绪、多思等因素有关,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也是压力释放、情绪宣泄的方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心气不足 症状: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 ②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安神. ③心阴不足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心安神. ④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⑤心胆气虚 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 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 ⑥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养血安神。 上述类型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中药调理,以个体化治疗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我们的体内微量元素和生活习惯也对睡眠做梦有影响。 在饮食方面:维生素B3、B6、B12等维生素B族复合物都对睡眠有影响。此外,缺乏镁元素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食用诸如蔬菜、香蕉、坚果等富含镁的食物可以改善睡眠,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 在生活习惯方面:睡前减少使用手机,减轻对大脑的刺激感,可以改善失眠多梦;晚饭过饱导致食物未完全消化也会出现失眠多梦,中医说:胃不和,卧不安;睡前做一些四肢舒展放松的运动可以缓解情绪和放松肌肉,对失眠多梦也有一定帮助。还有一些患者的经验比如:泡脚、喝牛奶、用香薰都有改善睡眠和多梦的作用。 总之,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调整自我情绪,合理生活,健康饮食是保证睡眠的前提和基础。  

顾超 2020-07-26阅读量9551

铁皮石斛经典论述

病请描述: 历代医者和中医典籍对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推崇备至,享有“救命仙草”的美誉,被推为中华古代“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因其神奇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诸多具有影响的医学专著和典籍均将其收入其中,奉其为“药中之上品”。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周俊 1、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弱,强阴,久服厚肠胃”。意思是铁皮石斛味甘甜,性平和,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去湿除痹,降气,能够消除风、寒、湿邪等侵袭造成的多种虚弱症状。补益五脏,强健形体,滋阴。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人身体灵活,免疫力增强,延年益寿。 2、五代十国时期《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意思是说铁皮石斛能够治疗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身体虚弱,健壮筋骨,温养肾脏,提高智力,并使虚弱的胃肠功能正常,达到补虚损的目的。3、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健阳,补肾积精”。意思是铁皮石斛有益于人体的血液、津液、体液等的积累,补养内脏衰弱和不足,增强人的消化功能,可使人长肌肉而健壮起来,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症状,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同时补充肾阳,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使气血、精神等充足。4、隋末唐初甄权《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补肾积精”。意思是补益精气而消除烦热,主治男子的腰脚酸软,补充肾阳,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使气血、精神等充足。 5、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经典《道藏》:“铁皮石斛、天山雪莲、千年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和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意思是铁皮石斛、天山(新疆天山上所产的)雪莲、生长时间达到一千年的人参、生长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的何首乌、生长时间达到六十年的茯苓、沙漠里生长六十年的肉苁蓉、深山里的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6、明代名医贾所学《药品化义》补载:“治肺气多虚,咳嗽不止”意思是铁皮石斛能够治疗肺部严重虚弱导致的咳嗽不止”。 7、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膝软弱,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休,益智清气,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意思是铁皮石斛去湿除痹,降气,补五脏虚弱,强健形体,滋阴。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长期服用能够使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得到增强;补养内脏衰弱和功能上的不足。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消除惊悸,延缓衰老,使人体态轻盈。补益正气、卫气而消除烦热;治疗男子的腰膝软弱,健壮阳气;祛除皮肤因风寒、风热、风湿等带来的多种症状,补益肾脏系统而使精力增强,强健筋骨;温补肾脏,增强人的智力清醒头脑;治疗(因阴虚)导致的虚热出汗状况,以及体内运转不畅所致的疮疡痈疽等。 8、明代名医缪希雍《本草经疏》——“主伤中,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补内绝不足,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意思是铁皮石斛中焦脾胃受损,降气,补五脏虚弱和血、精、津等的不足,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人身体灵活,免疫力增强,延年益寿。 9、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本草通玄》——“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意思是“甘甜的药性有益于脾胃功能的增强,咸的味道能够补益肾脏系统,因此最大的功效在于补益肾脏和脾胃系统。” 10、明代医学家倪朱谟《本草汇言》——“培养五脏阴份不足之药”意思是铁皮石斛是培养心、肝、脾、肺、肾五脏阴虚的药物。 11、清代名医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巳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称其为滋阴补益珍品”。意思是铁皮石斛能清除胃部阴虚燥热的状况,促进体内水液的产生;对于五脏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虚弱,用它来代替茶饮用,可打开胃口,增强消化功能,消除惊悸;治疗风寒、风热、风湿等引发的症状,能通过正气的增强来保持神智的正常,解暑,气味芳香,使人感到舒适,因此把它称为滋阴补益的珍品”。 12、清代医学家周岩《本草思辨录》:“为肾药,为肺药,为肠胃药”” 意思是说铁皮石斛是肾脏、肺脏和肠胃方面的药物”。13、清代赵学敏《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经肾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意思是铁皮石斛可以调理脾胃,清除胃火,增强肠胃功能。祛除心中烦渴,治疗经络和肾脏系统由阴虚造成的虚热,使神智安宁,并解除盗汗症状,解暑散热。近代著名本草学家谢宗万赞铁皮石斛“脂膏丰富,滋阴之力最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铁皮石斛具有以下九大功效:1.增强免疫功能,2.促进消化,3.护肝利胆,4.抗风湿,5.降低血糖血脂,6.抑制肿瘤,7.保护视力,8.润肤驻颜,9.抗衰老。在如今药补不如食补的健康养生观念下,铁皮石斛这种对身体多补有益而且吸收快的珍稀仙草,无疑比人参、灵芝等进补适量的药材更适合养生,几乎不受体质、人群的限制。作为仙草之首,只要选对了在绿色、原生态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铁皮石斛,长期服用无疑是高效便捷的养生之道。

周俊 2018-10-22阅读量1.0万

中医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

病请描述:        李军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分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肝阴不足5个证型。 ⑴ 肝郁脾虚证症见不思饮食,稍进油腻即排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胀腹痛、泻后痛止、舌淡苔薄, 脉弦缓;⑵ 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女子经前乳胀、少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弦;⑶ 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灼痛、餐后更甚、嗳气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弦数;⑷ 肝、胆湿热证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上腹饱胀、恶心呕吐、 或厌油、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⑸ 肝阴不足证症见胁肋隐痛、不休、遇劳加重,或见灼痛、嘈杂泛酸、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脉细弦数;        王晓燕等将本病分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热结阳明5个证型。⑴ 肝胆湿热证患者常见术后复发或残余结石、伴见感染、出现黄疸者。⑵ 气滞血瘀证患者常于术后出现类似胆绞痛发作的症状。⑶ 肝气犯胃证患者术前多合并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胆源性胰腺炎,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胀、返酸嗳气或恶心呕吐。⑷ 肝气郁结证患者术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出现胁痛、嗳气、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及失眠诸症而无胆道器质性病变。⑸ 热结阳明证患者术后见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低热及肝下实质性包块。        李志宏搜集了30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⑴ 气滞型105例,多见于胆总管炎性狭窄患者,症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脘胀满,得矢气则胀减,善叹息,纳呆或呃逆嗳气,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弦;⑵ 湿热型89例,多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术及残余结石者,症见胁肋疼痛,呕恶,口苦,纳呆,便干或稀,头重身重,胸闷或伴有黄疸,尿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⑶ 脾虚型70例,多见于胆囊术后体质差,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者,症见精神倦怠,乏力, 纳差,便溏次多或胃脘胀满不舒,完谷不化, 舌苔白,脉弱;⑷ 阴虚型36例,多见于素体阴虚者,症见胁痛隐隐,口干、便干、尿黄少,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刘传珍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分为6型: 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胃弱型、寒凝阳衰型、胆扰心神型和血瘀气滞型。⑴ 肝胆湿热型症见胁肋疼痛,脘腹痞满,口苦尿赤,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舌苔黄厚,脉弦滑数;⑵ 肝郁气滞型症见心下痞满, 脘胁胀痛, 口苦嗳气, 肠鸣漉漉, 纳谷呆滞,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 ⑶ 脾虚胃弱型症见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或隐痛, 腹胀纳呆, 逐渐消瘦, 神疲倦怠, 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白微腻, 脉弦缓; ⑷ 寒凝阳衰型症见少气懒言,  巩膜、皮肤色黄黯晦, 眼神呆滞, 饮食不思, 口干不欲饮, 腹胀膨隆, 明显消瘦, 低热, 畏寒喜暖, 下肢水肿, 大便溏薄或溏而难解, 尿色深黄, 尿少, 舌淡无华, 脉沉细无力或沉弦细弱; ⑸ 胆扰心神型症见懊恼不宁, 头晕目眩, 胸满胁痛, 心悸不宁, 口苦泛酸, 心烦易怒, 舌红苔白, 脉弦数; ⑹ 血瘀气滞型症见肤色黯晦, 皮肤瘙痒, 右上腹刺痛, 纳呆恶心, 消瘦, 倦怠乏力, 饱闷腹胀, 便溏尿少, 脉弦细。粟喜然将本病分为气郁湿热、气滞挟湿、气滞血瘀、气郁阴虚4型。⑴ 气郁湿热型主症为:  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间歇发热, 口苦, 咽干, 呕恶, 大便干或溏, 苔黄腻, 脉弦滑。⑵ 气滞挟湿型主症为: 右上腹隐痛, 胸闷不舒, 口苦, 呕恶, 小便微黄, 苔薄白, 脉弦滑。⑶ 气滞血瘀型主症为: 右胁刺痛, 胸闷不舒,  面色晦暗,  口苦,  舌紫暗或有瘀斑,  脉弦涩。⑷ 气郁阴虚型主症为: 右上腹疼痛不适, 纳差, 口干, 大便少而干结, 舌红苔少, 脉弦细。        总体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在临床常见证型以实证为多,病程较长者常多见虚实夹杂证,  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兼夹,如气滞证可兼湿热、血瘀, 热邪炽盛可伤阴,阴虚又易致火旺,肝胆气胜可乘犯脾胃,而脾胃虚弱、运化不及又能导致土壅侮木,临证当详辨各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治疗时能掌握好标本主次。 本文引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6月8日; 18(16): 1694-1700

赵刚 2016-07-23阅读量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