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很多患者会出现暗尿频、尿急、夜间尿次增加或者排尿费力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和血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那么苏州男科老中医哪里比较好,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不要急,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 中医把前列腺增生分为以下五种证型: 1、湿热下注型 表现:患者常见小便频数,排尿不畅,甚者点滴而下,尿道灼热或涩痛,尿黄而热,小腹拘急胀痛,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通闭利尿。 2、气滞血瘀型 表现:患者常见小便不畅,尿线变细或尿液点滴而下,或尿道闭塞不通,小腹拘急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宜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3、脾肾气虚型 表现:患者常见尿频不爽,排尿无力,尿线变细,滴沥不畅,甚者夜间遗尿,倦怠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或气坠脱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疗:宜健脾温肾,益气利尿。 4、肾阳衰微型 表现:患者常见小便频数,夜间更甚,排尿无力,滴沥不爽或闭塞不通,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发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宜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5、肾阴亏虚型 表现:患者常见小便频数不爽,滴沥不尽,尿少热赤,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治疗:宜滋补肾阴,清利小便。 自我介绍: 苏州男科老中医哪里比较好?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周日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4-05-23阅读量1429
病请描述:运用清热利湿法论治小儿肥胖病验案一则 导读 学龄期儿童,体胖数年,发现乳房增大1年,脾气急躁,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中医辨病为肥胖症;辨证为痰湿郁热证,治宜清利湿热,化痰降浊,方予邵师自拟肥胖方加减,效佳。 医案分享 初诊患儿,女,7岁半。 2023年9月9日初诊。 主诉:体胖3年,发现乳房增大1年 现病史:患儿自小体型偏胖,饭量大,家长诉喜食油炸食品、零食、奶茶等高热量食物,口气重,喜静坐,运动量少。近1年来身高增长缓慢,伴见乳房发育,入睡晚,夜寐欠安,脾气急躁,大便2日1解,偏黏,小便黄,无长期口服激素药物史,为求进一步诊治,故前来就诊。 刻下:体胖,双侧乳房隆起,易犯困,胃纳佳,夜寐欠安,大便黏腻,2日1解,舌质红,舌体胖大,苔腻微黄,脉滑数。 查体:身高133.5cm,体重40.8kg,BMI:22.9kg/m2,双侧乳房发育B3期,无硬结无触痛,无阴道分泌物。 辅检:(2023.8.27外院)生长发育评估示骨龄>实际年龄2岁;性激素测定:雌二醇14.78pg/ml,黄体生成素<0.04mIU/mL,卵泡刺激素0.38mIU/mL;乳腺超声提示:双侧乳房发育;经腹妇科彩超检查所见:子宫三径约2.2*0.7*1.8cm,卵巢大小左侧约1.0*0.7*2.1cm,右侧约1.7*1.1*2.2cm,均未探及直径大于4mm的滤泡回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 中医诊断:辨病:肥胖病 辨证:痰湿郁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痰降浊 处方: 黄芩6g 麸炒苍术6g 泽泻6g 净山楂9g 丹参6g 荷叶9g 冬瓜皮12g 薏苡仁12g 陈皮6g 决明子9g 甘草片6g 白术9g 枸杞子6g 连翘3g 北柴胡6g 玫瑰花6g 14贴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1次。联合耳穴等外治法治疗。 嘱家长调整患儿饮食结构、控制食量,固定进餐时间,循序增加每日纵向运动的活动量,如摸高、跳绳、游泳、打篮球等,同时保证每日充足睡眠,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2023年9月23日二诊:家长代诉服药后体重减轻1.9kg,偶头晕乏力,食欲稍减,脾气仍急躁,夜寐转安,二便无殊,饮食结构逐渐调整,运动量较前增加。守原方加用石菖蒲9g矮地茶12g麸枳实6g干姜3g焦栀子3g,煎服14剂同前,继观。 2023年10月07日三诊:家长代诉近日体重减轻0.8kg,饮食偏嗜改善,进食后偶腹胀,脾气急躁,余无殊。治疗有效,原方加用槟榔6g,煎服14剂同前,继观。 患者长期于邵师门诊调理,方药随症加减,至2023年12月9日,患儿身高135.4cm,体重35.5kg,BMI19.3kg/m2。 本案患儿初诊时年龄为7.5岁,身高133.5cm,体重40.8kg,BMI22.9kg/m2,对照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标准,7.5岁女童BMI>19.2kg/m2可考虑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病机多属脏腑同病,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情志失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致气血、阴阳失调,故见肥胖。《素问·奇病论》曰:“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小儿饮食不知节制,喜好甜食,加上高热量食物的摄取,易脂肪堆积而成肥胖。《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以及《医学入门》载:“久坐久卧尤伤人也”。可见缺乏运动,脏腑功能失调,脂肪就此堆积,也易导致肥胖的发生。 小儿肥胖以食积、湿盛为标,脾虚为本。本虚标实,脏腑兼杂为常态,故治疗需在清热利湿、祛痰降浊基础上,重视固护中焦,调畅情志与脏腑气机。本案患儿平素体胖,发育提前,饮食过度,食积生热。小儿“脾常不足”,过食肥甘厚腻,营养过剩,超过脾之运化功能,则脾阳受困,健运失常,水湿停积,凝滞不散则变化成痰。水湿泛溢肌肤之间,故形体肥胖;痰湿互结,壅滞于乳房,出现乳房发育;若痰湿不化,日久郁而化火,可见舌红、苔腻微黄等症状。 首诊以自拟肥胖方黄芩、苍术、泽泻、山楂、丹参、白术、荷叶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将清热利湿,化痰降浊之法贯穿治疗始终。方中苍术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健脾;白术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偏于守中;泽泻淡渗利湿兼以泄热,化浊降脂。“化湿、燥湿、渗湿”三法并用,守中有通,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加用山楂消食健脾、荷叶祛湿降脂、冬瓜皮利水消肿、丹参活血祛瘀生新,同时取黄芩苦寒之义,除湿浊、清胃火,以助抑制食欲,辅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因苦寒伤阳,故用薏苡仁、陈皮健脾助运,固护中焦之本。患儿脾气急躁易怒,邵师方中佐以北柴胡、玫瑰花,以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目的,“气畅则痰消”。诸药合用,补泻兼施,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之效。 二诊患儿体重减轻,偶头晕乏力,加用石菖蒲以化痰开窍、健脾和胃,矮地茶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焦栀子凉血止血,加干姜,取其温热之性,以增散湿利水之能。三诊中患儿进食后偶腹胀,加用槟榔化痰消积,以助腑气通降。 小儿肥胖病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治病求本,要抓住饮食、遗传、运动缺乏、情志气机失调等因素,共同调节,使得机体内部保持阴平阳秘,气血脏腑和畅状态,改变肥胖产生的内环境。这就需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坚持运动,以调动正气,内外协调,才能更好地免受邪气侵扰。 药对浅析 荷叶、决明子化湿降脂: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中有“莲叶升阳气,消脂瘦身”之说。决明子入肝经,既有润肠通便、清泻肝火之功,又有清利降脂、平抑肝阳之效,与荷叶配伍可直达中焦,共奏化湿降脂之功,亦可起到的润肠通便作用。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670
病请描述: 咽炎高发于季节交替时,时常伴随着鼻塞、咽痒、异物感等症状,较为严重时有发热,并会引起鼻炎,出现、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里,对咽喉肿痛的描述是这样的"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如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实热证;如肾阴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阴虚证。 《伤寒杂病论》中对咽喉痛有这样的描述: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这个方子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于少阴体质或患少阴病的人出现咽痛的情况。本证为少阴客热咽痛证。手少阴脉,“其支者上挟咽";足少阴脉,“循喉咙”。邪热客于少阴经脉,循经上扰而致咽痛。比如老年人一感冒就嗓子疼。后世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直接摘录此方,并更名为“如圣汤”。 需要注意的是,桔梗升提的力量比较强,有恶心、呃逆,或者呕吐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如果对自己体质不甚了解,必要时,还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陈旋 2024-04-28阅读量2224
病请描述: 上海中医药要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陈高峰 副主任医师 在日常门诊,失眠是困扰脂肪肝和肝病患者的一大主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睡眠质量改善是大家追求的一热点。《顾松园医镜》有云:“肝经血虚,气滞而不寐”,《血证论》载:“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指出肝气郁滞,化火扰神,肝血亏虚,血不养神安均可致失眠。 患者,女,45岁,2023年5月16日初诊。 脂肪肝5 余年,平素未治疗。 刻下:失眠,寐而易醒,伴有心悸,心烦焦虑,抑郁,口苦,口干,乏力,便溏,大便日行两次,小便可。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失眠证,证属肝气郁结,痰火内扰证。 治则:疏肝解郁泻火,养心安神。 拟方:黄芪、茯苓、白芍、白术、太子参、决明子、生山楂各15g,枳实、制半夏、陈皮、制远志、合欢皮各 15g,炙甘草6g,肉苁蓉、葛根、夜交藤、炒酸枣仁各15g、生龙牡(先煎)各30g,黄连、川芎各9g。14剂,日1剂,水煎分服。 2023年6月1日复诊,睡眠有明显改善,心悸亦有减轻,原方加持。按:“年四十余,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患者年逾四十,肝血亏虚,心失所养,则见心悸;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炼津为痰,痰热内扰,则见口苦、苦干、心烦、失眠;肝郁乘脾,脾土失健,运化失常,则为便溏;舌淡红,苔薄黄为痰火内郁之象,脉弦数为肝火盛兼有血虚。 方中黄连温胆汤清痰火,兼降胆木之浊;肉苁蓉、川芎通督脉以宣阳气,葛根升脾胃肝胆之清阳;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炒酸枣仁、川芎开心气,安心智,解肝郁以安神;龙骨、牡蛎滋阴安神。 升降相因,清补兼施,共奏升发清阳,清胆降浊,安神定悸之功。
陈高峰 2024-04-07阅读量1437
病请描述:上海中医药要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陈高峰副主任医师 在日常门诊,失眠是困扰脂肪肝和肝病患者的一大主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睡眠质量改善是大家追求的一热点。《顾松园医镜》有云:“肝经血虚,气滞而不寐”,《血证论》载:“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指出肝气郁滞,化火扰神,肝血亏虚,血不养神安均可致失眠。 患者,女,45岁,2023年5月16日初诊。脂肪肝5余年,平素未治疗。刻下:失眠,寐而易醒,伴有心悸,心烦焦虑,抑郁,口苦,口干,乏力,便溏,大便日行两次,小便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失眠证,证属肝气郁结,痰火内扰证。治则:疏肝解郁泻火,养心安神。拟方:黄芪、茯苓、白芍、白术、太子参、决明子、生山楂各15g,枳实、制半夏、陈皮、制远志、合欢皮各15g,炙甘草6g,肉苁蓉、葛根、夜交藤、炒酸枣仁各15g、生龙牡(先煎)各30g,黄连、川芎各9g。14剂,日1剂,水煎分服。 2023年6月1日复诊,睡眠有明显改善,心悸亦有减轻,原方加持。按:“年四十余,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患者年逾四十,肝血亏虚,心失所养,则见心悸;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炼津为痰,痰热内扰,则见口苦、苦干、心烦、失眠;肝郁乘脾,脾土失健,运化失常,则为便溏;舌淡红,苔薄黄为痰火内郁之象,脉弦数为肝火盛兼有血虚。方中黄连温胆汤清痰火,兼降胆木之浊;肉苁蓉、川芎通督脉以宣阳气,葛根升脾胃肝胆之清阳;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炒酸枣仁、川芎开心气,安心智,解肝郁以安神;龙骨、牡蛎滋阴安神。升降相因,清补兼施,共奏升发清阳,清胆降浊,安神定悸之功。
陈高峰 2024-04-07阅读量1375
病请描述:1、胆囊结石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从中医体质类型对中医证型的分析来看,痰湿质以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为多,分别占59.6%、19.1%;湿热质以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为多,分别占53.1%、34.4%;气虚质以肝郁气滞证为多,占55.6%;阴虚质以肝阴不足证,占60.0%;气郁质以肝郁气滞证为多,占64.3%。从中医证型对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来看,肝胆湿热证以痰湿质、湿热质为多,分别占45.2%、27.4%;肝郁气滞证以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为多,各占20.0%、18.2%、16.4%、16.4%;肝阴不足证以阴虚质、痰湿质为多,分别占37.5%、20.8%。因此说明痰湿质、湿热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胆湿热证;气虚质、气郁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郁气滞证;阴虚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阴不足证。 肝胆湿热证可因外感湿热,或内生湿热引起,而痰湿质、湿热质患者易因湿热痰食之邪内蕴肝胆,疏泄不畅而致结石生成。肝郁气滞证可因情志刺激,或病邪侵扰,致肝脉遏阻,引起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而气郁质患者多情志不舒,易气机不畅,气虚质患者因气虚而运行乏力,致气机阻滞,最终致肝失疏泄,胆腑不通,胆汁壅积而发病。肝阴不足证因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灼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肾水不能涵养肝木,累及肝阴,而阴虚质患者体内阴液亏少,肝失濡养,阴不制阳,虚热内扰,肝之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畅,淤积成石。 病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异常生命过程;证是机体在后天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定阶段的动态病理反应,而体质属于疾病发生的内因,体质是病证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体质决定着发病与否,体质决定着证的倾向性。《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日:“虚邪之中人……阳盛者则为热,阴盛者则为寒。”正体现了体质对证型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目前的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多为辨病、辨证治疗,缺少对体质的调治。体质虽是相对稳定的特质,但体质可通过后天来调节。 2、胆囊结石易感体质的调理 根据本研究结果,胆囊结石的易感体质主要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因此积极调整该类人群的体质偏颇,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痰湿质者多中焦脾胃虚弱,水谷精微运化失调,致水湿内停,聚湿成痰,调体宜化痰祛湿。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清淡为主,可食甘平辛温之品,如扁豆、冬瓜、魔芋等,少食肥甘厚腻之物。注意戒烟酒。②起居忌潮湿:居所宜干燥。平时注意保暖,免受雨淋。注意劳逸结合。③运动宜渐进:锻炼需要长期坚持,如慢跑、游泳、武术等。若在湿冷时节,户外运动时间宜少。 湿热质者多内外湿邪内蕴,郁而化热,调体宜清热利湿。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清淡为主,可食甘寒甘平之物,如绿豆、冬瓜、鸭肉等。少食甘温滋腻、辛温助热之品,如蜂蜜、羊肉、辣椒等。注意戒烟酒。②起居避暑湿:居所宜干燥,通风。少熬夜,少劳累,注意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情绪上宜调和,避免情绪过激。③运动宜增强:锻炼强度、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如长跑、爬山、球类运动等。若在暑湿重的盛夏,户外运动时间宜少,并尽量选择凉爽时锻炼。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调体宜益气培元。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可食益气甘平之物,如山药、白扁豆、大枣等。少食耗气破气之物,如生萝卜、山楂、空心菜等。②起居勿过劳:起居有常。平时注意保暖,汗出避免受风。少劳累。③运动宜柔缓:锻炼强度、运动量宜小,时间不宜过长,但要注意持之以恒,如太极拳、散步、气功等。 上述三种体质偏颇人群遵循上述日常调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体质偏颇,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这正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理论,从辨体的角度防治胆囊结石。 本文选自:沈亚蓓等,胆囊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4-07阅读量1513
病请描述:50岁糖尿病,空腹血糖8.2,失眠,现明显改善 ㅤ 50岁王大姐,刚来的时候血糖8.2,气色非常不好,很明显就是那种虚脱的瘦。 ㅤ 一年前诊断出来的2型糖尿病,当时没有治疗,血糖低的时候6.5,高的时候会高到8.9,其实很高了,但是她不想吃药,以为能靠饮食控制好,结果后来身体越来越差,出现入睡困难,便秘,感到害怕来找到我。 ㅤ 刻诊:脉细,苔白,舌胖、质暗淡。血压高压180,低压75,血糖8.2。 ㅤ 辨证后开方:太子参,五味子,麦冬,柏子仁,炒枣仁,首乌,丹参,砂仁,檀香,大黄,生黄芪。 ㅤ 服用7剂后口干现象缓解,睡眠改善,但依然感觉乏力多汗。高压140,低压70,空腹血糖7.3,都有了明显改善。这时,原方不变,再投7剂。最后,身体状态舒适,血糖平稳,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ㅤ 其实糖尿病并不难治,通过症状找到源头,再从源头 ㅤ 口干便干是阴虚,乏力消瘦容易出汗是气虚,这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而且王大姐除了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必须要解决血瘀的问题。 ㅤ 👉因而,我们来看这个方子: ㅤ 1、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 2、丹参、砂仁、檀香:行气活血,解决血瘀问题 3、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 4、大黄、首乌:通便 5、黄芪:补气 ㅤ 任何一种病,就像是一个机器出现故障了,只要找到故障的源头,那么机器就能运作,同理人也是一样。
王海颖 2024-04-01阅读量1292
病请描述:高某,男,52岁 中医诊断:膀胱恶性肿瘤(脾肾气虚证) 西医诊断:膀胱癌 2023年8月因间断无痛性尿血,加重半月于医科大行膀胱镜检、病理诊断为膀胱肿瘤。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仅行一次全身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因电切除术及内窥镜并未根除,故欲求中医药治疗。 2024.1.14首次于门诊就诊,刻下:偶有右下腹、骶骨部分阵痛、抽痛感,无尿血、无口干口苦、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2024.1.28二次复诊,刻下:大便一日一次,稍不成形,左臂麻木不适,右下腹夜间隐痛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细。 患者舌象如下 案语: 膀胱癌属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肿瘤,病因复杂,较为明确的的治病因素是吸烟和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如沥青、燃料、橡胶、煤焦油等,通常最初的临床表现即为无痛性、间歇性的尿血,如洗肉样、茶水样。膀胱癌需要区别对待,对于浅表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医药的治疗侧重于预防其复发;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除膀胱切除外,中医可辅助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控制疾病发展。中医学上将膀胱肿瘤归属于“血淋”、“癃闭”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本虚标实的缘故,本虚为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肝气郁结等,标实为湿热、毒热、痰浊、瘀血为患。诊治时则以清热利湿、通利水道、健脾益肾、理气散结为主。 该患者属脾肾气虚之证,舌色淡,舌边有齿痕。选用黄芪、茯苓、白芍、甘草、甘草大枣补益脾气,山茱萸补益肾气的基础上,加用针对膀胱的专用药,天葵子、蜀羊泉、路路通、金樱子改善术后尿频、尿急等症状。为防补益太过滋腻,也加入陈皮、延胡索条畅气机,以畅达三焦。二诊时,患者术后仍感右下腹隐痛不适,左臂麻木感,故加用蜈蚣,借其走窜、攻通经络之功;加用入肾经的骨碎补和入肝经的续断,补益肝肾,行瘀血敛新血,加速骨质及肌肉的恢复。
付晓伶 2024-04-01阅读量1402
病请描述: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少患者到处寻找苏州哪里治疗肺癌好,那么肺癌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肺癌的方法。 1、肺郁痰瘀型 表现:患者常见咳嗽不畅,咯痰不爽,痰中带血,胸胁背痛,胸闷气急,唇紫口干,便秘,舌暗红,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滑。 治法:宜宣肺理气,化痰逐瘀。 2、脾虚痰湿型 表现:患者常见咳嗽,痰多稀薄,胸闷气短,疲乏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滑。 治法: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3、阴虚痰热型 表现:患者常见咳嗽痰少,或痰带血丝,咳血,胸闷气急,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尿赤便结,舌红绛,苔花剥或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宜滋肾清肺,化痰散结。 4、气阴两虚型 表现:患者常见干咳少痰,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面色萎黄暗淡,唇红,神疲乏力,口干短气,纳呆肉削,舌淡红或胖,苔白干或无苔,脉细。 治法:宜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肺癌好?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每周日全天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4-03-26阅读量1267
病请描述:华荣医有缘,告头痛病友书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怎么办?:口服通天与穴位按压通窍救心油头痛是全球最常见疾病,然而人类除了止痛药束手无策!多年来忍受头痛困扰的您,或许走遍各地求医无门,或者依赖止痛药效果却不显已无路可走,或者家人父母子女亦受头痛的折磨。辗转到广州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医师求医,大多数人摆脱了痛苦,摆脱了止痛药的困扰,经过3个月治疗重现生活精彩。 华荣主任深耕临床经典三十余年,推崇《伤寒论》《脾胃论》,拜师当代国医名师,传承中医精髓,临床治疗头痛患者成千上万,有许多已摆脱困扰痊愈,还有些在逐步好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更一村。现代医学对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治疗上更是难以攻克。华荣主任头痛专病团队,孜孜不倦,科研成果颇丰,临床效果显著,论文发表在中国《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中医药杂志》等学术期刊及国家中医药学术会议交流。已经毕业研究生20余人。跟随华荣主任门诊的病人经中医药治疗后,能摆脱止痛药,头痛程度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大多数患者可达到好转或治愈,疗效确切。 头痛是十分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的医生,更需要“听话”的患者,加入头痛慢病会员,聆听头痛必修课,学会头痛自我管理,保证医患双方互动,由头痛专病团队全程跟踪、随访、管理病情,确保疗程连续,防止疗程中断,保证疗效。偏头痛,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一侧头痛暴作,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痛或跳痛,痛止如常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多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劳累过度而引发。偏头痛的好发部位为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发作时疼痛剧烈,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如情志不畅等与肝相关以外,常伴随纳差、腹泻、反酸、嗳气,甚至胃痛等脾胃不适症状,或是既往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胃肠疾病。华荣主任提出以肝脾胃同调为法论治偏头痛,缓则汤药细细图之,急则针灸、穴位按摩通达经络,调节周身脏腑经络之气,使急性发作偏头痛症状迅速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病机为肝阳上亢,气血泛涌,上冲于脑,发为头痛。或情志不遂,气滞不行,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素体亏虚,突受六淫七情影响,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急性期当以疏风散邪、通络行气止痛,清热平肝活血为法。一;急性期口服通天口服液,通天口服液可多靶点改善脑循环功能,有效防治血管神经相关疾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从集性头痛服用方法:缓解期:每次一支,每日三次。急性发作时:第一日:即刻、服药1小时后、2小时后、4小时后各服10ml,以后每6小时服10ml。第二日、三日:一次10ml,一日3次,三天为一疗程。尽量不服用止痛药二穴位按压按摩擦通窍救心油通窍救心油含有6种名贵中药香料,经百年老字号广药白云山星群药业研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急性发作能有效控制缓解疼痛。小小一樽大作用聚酯药瓶更实用方便患者口服滴用[穴位]耳尖放血 百会 太阳头维 角孙 率谷 风池 太冲 阿是穴 耳尖放血:搓耳使血管更明显充盈,折耳,使用面签蘸取75%酒精或碘伏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约30滴血,后用棉签或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状态,如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嘱患者平卧休息。注意局部有疤痕、溃疡、皮肤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不可用。百会穴:在头部,头顶正中,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连线的中点。百会为诸阳之会,有清散头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效。太阳穴:在眉尖与外眼角之间,再向外移一寸凹陷中。经外奇穴,有清头明目之效。可点刺出血。头维穴: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前正中线旁开4.5寸。足阳明胃经穴,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穴,有祛风止痛,清头明目之效。角孙穴:折耳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角孙系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及足少阳胆经之会穴,可清热散风,清头名目之功效。率谷穴:在侧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足少阳胆经之穴,具有清热散风之效,头维穴可向此穴透刺,两者连线按摩效果佳。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外凹陷处。风池系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穴,是疏风清热、通达脑目脉络之重要腧穴,可治疗头脑、五官、颈项部诸多疾病。深处有延髓,针刺需小心,针尖向下,鼻尖方向。按压时当向内向下深按为宜。太冲穴:在足背,当足大趾二趾之间趾缝纹头后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可疏肝理气,调经和血息风之效。阿是穴:即按压疼痛最明显处,此处可按压或刺络出血。另外:急性期伴有恶心欲呕、胃肠道反应时,可加用足三里、内关、合谷穴,调畅脾胃,使气机得以疏达。按语:《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冷庐医话》:“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华荣主任于偏头痛方面研究颇深,主张以肝脾胃同调为法,此急性期选穴亦是基于此法理念,急性期以肝胆为主,脾胃发病为辅,组穴故当以清泻肝火,调达气机为主,临床辨证辨治灵活,选穴亦当有变化。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配以汤药治疗之外,急性发作期予穴位按摩,患者当即即可进行自救,对于缓解患者急性病痛有很大帮助。2022,4-22
华荣 2024-03-01阅读量1671